李志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酞咪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酞咪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方法 观察 16例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2w后 2 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清钙、血清M蛋白、头胸及骨盆X线片、骨髓涂片 ,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疗效评定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部分缓解、进步、无效三级评定法评定 ,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16例中因肾功能衰竭放弃 1例 ,死于心脏淀粉样变性 1例 ,实际完成 14例。其中部分缓解 8例 ,进步 6例。 6w后 2 4h尿蛋白、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均明显减少或下降 ,血红蛋白升高 ,与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全组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酞咪哌啶酮能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且疗效显著 。
- 闫轶鹏贺立山李志英潘静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酞咪哌啶酮疗效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分析
- 1991年
- 本文报告了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本病起病隐袭,病往长,周围血中至岁一系列细胞数减少及形态学异常。骨髓多数增生活跃,至少有两系以上表现为病态造血。讨论了MDS亚型分类的建议,是否存在铁利用障碍。并不在于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多少。难治性贫血(RA)和不典型再障的鉴别在于动态观察外周血、骨髓有无病态造血。
- 赵媛英贺立山李志英
-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维甲酸治疗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 1991年
-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均取得较好疗效。我院从1989年3月至1991年6月应用维甲酸治疗APL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本组APL8例均系本科收治病人,年龄18~40岁,平均29.7岁,男5例,女3例,均为初治病例。
- 孙玲李志英赵媛英潘静夫贺立山李素霞宋传连
-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
-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症状与出、凝血象改变两者关系的初步探讨
- 1994年
- 本文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凝血象检测。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文20例患者中18例血小板明显降低,平均为47×109/L,其中17例患者出血明显;②本文20例患者t-PA:A升高,PLG:Ag降低,PL及FDP升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在临床上,纤溶亢进的13例病人中8例有各种出血表现,进一步表明纤溶亢进与出血有一定关系。
- 沈志祥李志英曾晓颖吴方陈钰张芬琴王学锋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出血血小板凝血象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治疗时的并发症
- 1995年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治疗时的并发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200025)曾晓颖,沈志祥,李志英,陈钰,张芬琴,李秀松目前,维甲酸已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首选的治疗方法[1]。在应用维甲酸大部分患者的外周血会出现一个“高细胞...
- 曾晓颖沈志祥李志英陈钰张芬琴李秀松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并发症
-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观察
- 1995年
- 阐述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20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其中18例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13例患者纤溶亢进。患病组的Fg、Ⅷ:CA、VWF:Ag和Ⅶ:CA较正常组明显上升,表明白血病患者有高凝状态存在。而抗凝系统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 曾晓颖李志英吴方陈钰沈志祥王学锋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