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鸦胆子油乳介入治疗膀胱肿瘤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介入治疗膀胱肿瘤的作用机理。 方法 以N 甲基亚硝基脲(MNU)为诱癌剂 ,特异性诱发大白鼠膀胱肿瘤。以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观察髂内动脉介入鸦胆子油乳及以明胶微球为栓塞剂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 结果 MNU诱发膀胱肿瘤率 10 0 .0 % ,鸦胆子油介入组发癌率 6 0 .0 % ,介入加栓塞组发癌率 2 6 .6 % ,三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结论 鸦胆子油乳介入或加栓塞剂对MNU诱发的大白鼠膀胱肿瘤有抗癌作用。
- 刘红耀米振国王东文李春华李柄太刘春杨晓峰佟锦
- 关键词:膀胱肿瘤鸦胆子油乳介入疗法
- 不同鼠龄Wistar大鼠肝组织内网状纤维分布的计量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不同鼠龄肝网状纤维形态计量的差异。方法 以Gomori银网状纤维染色法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并测定了 3月龄 (Ⅰ组 )、13月龄 (Ⅱ组 )、2 5月龄 (Ⅲ组 )、33月龄 (Ⅳ组 )Wistar大鼠肝组织之门管区、中央静脉及窦周隙内网状纤维的灰度、面积比及体密度。结果 门管区网状纤维灰度值在 3月龄组、13月龄组分别与33月龄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窦周隙网状纤维面积比及体密度在Ⅱ、Ⅲ、Ⅳ组均分别与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每组内网状纤维体密度在门管区中央静脉及窦周隙的百分比在Ⅱ、Ⅲ、Ⅳ组分别与Ⅰ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每组内不同部位体密度分布比例 ,以Ⅰ组窦周隙网状纤维体密度百分比最大 ,而在Ⅱ、Ⅲ、Ⅳ组内均以门管区百分比最大。结论 从 13月龄开始老化过程中窦周隙网状纤维有减少 。
- 刘田福李春华王树党王志平宋国华
- 关键词:鼠龄WISTAR大鼠肝组织网状纤维
- 不同鼠龄Wistar大鼠肝腺泡Ⅰ、Ⅲ带肝细胞rDNA活化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不同鼠龄组组间及组内肝腺泡Ⅰ、Ⅲ带肝细胞rDNA活化之形态计量的差异。方法 以甲酸明胶硝酸银混合制成Ag NORs染色液 ,活化的rDNA被染成深棕色 ,Ag NORs颗粒由Mais 2 0 0 0图像分析仪对各鼠龄组 (3、13、2 5、33月 )肝腺泡Ⅰ、Ⅲ带肝细胞核之Ag NORs分别进行了Ag NORs数、平均灰度与核面积比的形态计量测定。结果 Ⅲ带肝细胞核Ag NORs平均数 ,以 33月龄组分别少于 3、13、2 5月龄组 (P <0 0 5 )。Ag NORs平均灰度以 33月龄组分别小于 3、13、2 5月龄组 (P <0 0 5 )。结论 33月龄肝腺泡Ⅲ带肝细胞核rDNA活性分别较 3、13、2
- 刘田福李春华王树党王志平宋国华
- 关键词:鼠龄WISTAR肝细胞形态计量学
- 酒精性肝硬化1例报告
- 2005年
- 患者男,70岁,农民,河津市北午芹村人。患者17岁嗜酒至今,每日饮白酒500~750ml(含酒精量136~210g)。1a来自觉食欲差,腹胀乏力。近来不思饮食,全身浮肿,赴地县级医院三所均拒收。于1987—06—29来我院就医。
- 薛觉民李春华张岩
-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不思饮食全身浮肿食欲差
- N-甲基亚硝基脲的制备及其诱发膀胱肿瘤的作用被引量:26
- 2000年
- 目的 研究N 甲基亚硝基脲 (MNU)制备方法及其诱发大白鼠膀胱肿瘤的作用。方法由甲胺盐酸盐合成诱癌剂MNU ,进行大白鼠膀胱灌注 2mg/次 ,每 2周 1次 ,共 4次 ,以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为观察手段 ,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观察。结果 8周诱发膀胱肿瘤率为 10 0 % ,其组织学检查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肿瘤十分相似。结论 自制的MNU诱发的大白鼠膀胱肿瘤为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刘红耀李晓东米振国王东文李春华李柄太佟锦
- 关键词: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动物模型膀胱肿瘤
- 不同月龄大鼠肝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 刘田福李春华王树党王志平宋国华
- 该课题采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不同鼠龄的Wistar大鼠肝腺泡Ⅰ、Ⅲ带肝细胞Ag-NORs随鼠龄的增加产生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肝组织内不同部位的网状纤维、Ⅰ型、Ⅲ型胶原分布及随大鼠月龄增加产生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组织
- MNU诱导的大白鼠膀胱肿瘤动物模型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研究N - -甲基亚硝基脲 (MNU)诱发大白鼠膀胱肿瘤的作用。方法 以MNU为诱癌剂 ,进行大白鼠膀胱灌注 ,以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为观察手段 ,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观察。结果 每次灌注MNU2mg 只 ,每 2周 1次 ,共 4次 ,8周诱发膀胱肿瘤率 10 0 % ,其组织学形态及病理特征与人膀胱肿瘤十分相似。结论 MNU诱发的大白鼠膀胱肿瘤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
- 刘红耀刘春米振国王东文李春华李柄太佟锦
- 关键词:化学致癌剂MNU甲基亚硝基脲膀胱肿瘤
- 苦杏仁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1993年
- 以不同剂量的苦杏仁甙(1.5、3、5mg/只)经肌肉注射给予小鼠后,取其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进行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苦杏仁甙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杏仁甙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
- 赵素莲刘桂芬戴兆雄李春华
- 关键词:苦杏仁皂甙淋巴细胞杏仁
- N-甲基亚硝基脲诱发大白鼠膀胱肿瘤病理学动态观察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大白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以MNU为诱癌剂,进行大白鼠膀胱灌注,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过程的不同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第1次MNU灌注后第2周8/10只出现单纯增生,第6周9/10只表现为乳头状肿瘤,第8周10/10只出现膀胱癌,主要为表浅膀胱癌,第10周6/10只为浸润癌。结论 MNU诱发的肿瘤发生、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增生→乳头状、结节状良性增生→乳头状肿瘤→非浸润癌→浸润癌这样一个典型病理过程。
- 刘红耀张旭刘春王东文米振国佟锦李春华李春华范健
- 关键词: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膀胱肿瘤大白鼠
- 不同月龄Wistar大鼠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分布的计量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不同月龄Wistar大鼠肝Ⅰ、Ⅲ型胶原的形态计量的差异。方法 以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显微镜及Mias 2 0 0 0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对各鼠龄组 ( 3、13、2 5、33月 )肝门管区及窦周隙Ⅰ、Ⅲ型胶原之灰度、面积比及体密度进行了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窦周隙Ⅰ型胶原之面积比、体密度在 33月龄组分别大于 3、13、2 5月龄组 (P <0 0 5 ) ,其平均灰度 2 5月龄组明显深于 3月龄组 (P <0 0 1) ,窦周隙Ⅲ型胶原之平均灰度 2 5月龄组分别深于 3月龄组 (P <0 0 1)及 13月龄组 (P <0 0 5 )。结论 33月龄组窦周隙Ⅰ型胶原数量分别多于 3、13、2 5月龄组 ,2 5月龄组窦周隙Ⅰ型胶原平均含量明显高于 3月龄组 ,2 5月龄组窦周隙Ⅲ型胶原平均含量分别高于 3、13月龄组。
- 刘田福李春华王树党王志平宋国华
- 关键词:不同月龄I型胶原纤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