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普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声发射
  • 4篇地震
  • 4篇粘滑
  • 4篇错动
  • 3篇地壳
  • 3篇地壳结构
  • 3篇断裂带
  • 3篇震源
  • 3篇台湾海峡
  • 3篇矩张量
  • 2篇地震探测
  • 2篇应变场
  • 2篇震源机制
  • 2篇深地震
  • 2篇深地震探测
  • 2篇矩张量反演
  • 2篇海陆联测
  • 2篇反演
  • 2篇滨海断裂带
  • 1篇地震数据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福建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作者

  • 13篇李普春
  • 6篇刘力强
  • 6篇刘培洵
  • 6篇王笋
  • 4篇闫培
  • 3篇赵明辉
  • 3篇郭玲莉
  • 3篇丘学林
  • 3篇陈顺云
  • 3篇张艺峰
  • 2篇谢志招
  • 2篇郭晓然
  • 1篇郭彦双
  • 1篇陈新泽
  • 1篇刘丽华
  • 1篇刘善虎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滑过程中的多点错动
<正>最近十多年来,通过高密度宽频带台网对许多地震的观测发现,一些大地震并非只由一个震源引起,在地震的瞬间可能有多个震源存在。例如汶川地震就曾经被拆解为多个顺序发生的次级地震。那么在实验室尺度上的粘滑事件可能存在类似于天...
李普春刘力强郭玲莉刘培洵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深地震探测:HX9测线试验及初步成果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海上大容量气枪震源、陆上地震台站(包括流动台站和固定台站)和海底地震仪首次在台湾海峡地区开展了深地震探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延平2号"科考船气枪枪阵信号最远传播距离达280km,成功获得了数万道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并且识别了不同类型的P波震相。HX9剖面一维地壳结构模型表明,由2个速度间断面产生的Pc及Pm P两组反射波和基底折射波(Pg)所反映的地壳结构构成了该区基本的地壳结构特征,康拉德界面和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别为16.0~17.5、28.0~29.5km。
闫培张艺峰李普春王笋
关键词:台湾海峡深地震探测气枪震源地壳结构
福建—台湾海峡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与滨海断裂带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2012年实施的漳浦—下洋—武平人工地震爆破探测数据以及2015年实施的陆海联测HX07的数据,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方法,获得了福建南部—台湾海峡的初步二维纵波速度模型。剖面显示:滨海断裂带表现为宽约20km的切穿地壳的破碎低速带,与其两侧的地壳结构存在较大的横向差异,莫霍面在滨海断裂带处发生较大的突变,其深度由左侧的30km左右抬升至右侧的28.8km左右,上下地壳厚度比亦由靠陆一侧的1:1降至向海一侧的0.5:1;上述特征表明滨海断裂带是华南地块正常型陆壳与海区减薄型陆壳的分界断裂。地壳速度在海陆过渡带偏高,康拉德面和莫霍面在此处也有显著抬升,推测其可能是在地壳的伸展拉张及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的共同作用下,深部软流圈物质沿着长乐—诏安深大断裂上侵形成的。
郭晓然谢志招闫培李普春王笋
关键词:深部地壳结构华南地块滨海断裂带海陆联测
长乐—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差异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被引量:5
2017年
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出露于福建沿海地区,由于海陆过渡带的特殊性,地球物理探测受到许多限制,难以获得由陆到海的清晰而准确的深部构造形态.2014年福建省地震局采集了横跨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广角反射/折射剖面(HX-6),由于观测系统的缺陷和原始资料信噪比等问题,单纯使用地震数据反演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解答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存在何种差异,影响了对断裂带构造属性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正确认识.基于岩石波速和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有效降低多解性.本文采用地震走时拟合和重力异常拟合同步进行的方法,利用最新采集的高质量P波地震走时数据与高精度实测重力数据,反演得到了连城一厦门一金门外海剖面的二维地壳波速-密度结构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显示:长乐一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约3 km,壳内分层结构和上地幔顶部波速-密度无显著变化,推断长乐一南澳断裂带是华南地块正常陆壳和台湾海峡减薄陆壳的分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深部构造环境和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王笋王笋丘学林闫培赵明辉闫培陈新泽
关键词:地壳结构海陆联测
台湾海峡西南部深地震探测剖面Pg波走时层析成像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走时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利用2014年在台湾海峡西南部区域得到的3条海域测线的Pg波资料,获得了沿探测剖面沉积层上地壳基底的速度结构、基底形态和埋深。3条剖面基底深度为1.5~4.2km。基底埋深虽有一定变化,但仅在局部地区起伏较明显,显示了断裂或凹陷在上部地壳内的结构特征。通过和台湾海峡地质构造区划进行对比,反演得到的基底结构特征与地震剖面穿过区域的地质构造比较吻合,本次走时层析成像结果也为后续深部结构的反演提供了可靠的浅层速度信息。
闫培张艺峰刘善虎李普春王笋
关键词:台湾海峡走时层析成像有限差分滨海断裂带
海底地震仪的信号传递效果和噪声水平被引量:3
2019年
单球式海底地震仪(以下简称OBS)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点在天然地震研究、人工地震探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多型进口和国产OBS在台湾海峡西部采集的地震数据,发现同一台OBS上的垂直向速度检波器(Z分量)的信噪比常显著低于压力检波器(H分量),由于这两种检波器记录的都是海底的垂向振动信号,推测速度检波器的低信噪比更多的与仪器特性有关.然后从信号传递和噪声水平两方面分析影响速度检波器信噪比的因素:为检测速度检波器与OBS壳体的耦合效果,对某型宽频带OBS和陆上地震仪进行了同址同步观测试验,发现OBS的整机灵敏度有较大的差异;为分析速度检波器的水底噪声特征,以H分量记录作为基准,对比分析了同一台仪器不同站位的Z分量噪声水平,发现速度检波器在浅海区受到较大的次生干扰.本文指出OBS的内部耦合和水流次生干扰是至今尚未引起大家重视而又严重影响资料品质和多波探测成效的两个关键问题,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改进OBS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OBS数据多分量处理方法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笋丘学林丘学林李普春赵明辉张艺峰李普春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信噪比
声发射矩张量反演被引量:27
2014年
地震矩张量反演是获取震源过程的有效方法.岩石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与地震类似,均是弹性应变能快速释放.如假设条件得到满足,矩张量反演方法同样可用于了解声发射震源过程.声发射矩张量反演可使用P波位移进行计算.当样品尺寸远大于声发射波长,且声发射由微破裂产生,声发射源的尺度很小时,P波矩张量反演可采用远场近似.本文首先针对声发射的特点,实现根据远场P波反演声发射矩张量的算法,并通过人工声发射实验对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最后,用声发射矩张量反演方法对花岗岩单轴压缩实验的声发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纯剪切破裂模式,声发射矩张量反演可得断层面;对于非纯剪切破裂模式,如纵向挤压导致的横向张性劈裂,由于存在多解性不能得到断层面,但可通过矩张量的迹区分破裂模式.
刘培洵陈顺云郭彦双李普春
关键词:声发射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
声发射矩张量自动反演
<正>岩石实验中常通过声发射定位了解岩石内部微破裂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如果将地震学中震源机制反演算法引入声发射研究,就可获得微破裂机制,对分析力学过程很有帮助。然而岩石样品中的声发射与野外地震不同,有一些难点:①声发射采集...
刘培洵李普春刘力强陈顺云
文献传递
大容量气枪震源广角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大容量气枪震源由于能量集中在低频段、子波一致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广角地震探测中,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地壳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气枪信号的有效频带是地震数据质量评价和精细处理一个重要基础参数,以往研究由于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的局限,认为最高有效频率在10 Hz以下.本文基于福建省地震局采集的大容量气枪源广角地震数据,根据地震道褶积模型分析了有效频带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台基条件的地震接收仪器记录的大容量气枪信号数据进行了分频扫描,结果显示台基条件较好的台站数据,在10~20 Hz频段仍有较高的信噪比,说明大容量气枪激发的地震波在经过深部地层衰减后,仍存在相当可观的高于10 Hz的成分.这些高频成分可以显著提升地震信号的倍频程,减少频带过窄带来的旁瓣效应等不利影响,是准确提取走时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大容量气枪源数据中PmP震相的主频可达10~12 Hz,显著高于震源子波的主频,据此推断Moho面的广角反射系数有显著的蓝谱特征,因此10 Hz以上成分对准确提取走时、获取更为精细的地壳结构非常重要.本研究对大容量气枪源广角地震探测的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关键质量指标,同时提出从构造反演向岩性反演推进是广角地震探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王笋丘学林丘学林赵明辉郭晓然
粘滑过程中的多点错动
2012年
最近十多年来,通过高密度宽频带台网对许多地震的观测发现,一些大地震并非只由一个震源引起,在地震的瞬间可能有多个震源存在。例如汶川地震就曾经被拆解为多个顺序发生的次级地震。那么在实验室尺度上的粘滑事件可能存在类似于天然大地震的多震源或多点位错现象吗?本文从声发射和应变场两方面来分析粘滑过程中震源多点错动的现象,包括对粘滑事件的定位,近场声发射波的初动方位空间分布,应变场形态,快速滑动应变波振荡频率和失稳瞬间的应变增量初动方位空间分布等。
李普春刘力强郭玲莉刘培洵
关键词:粘滑错动大地震振荡频率应变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