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柏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博物馆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造像
  • 3篇佛教
  • 2篇坐像
  • 2篇
  • 1篇雕塑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失蜡法
  • 1篇隋代
  • 1篇隋唐
  • 1篇唐代
  • 1篇天王
  • 1篇屏式
  • 1篇鎏金
  • 1篇万寿果
  • 1篇伪品
  • 1篇历史起源
  • 1篇历史作用
  • 1篇力士
  • 1篇梁代

机构

  • 7篇上海博物馆

作者

  • 7篇李柏华
  • 1篇丁忠明

传媒

  • 4篇中原文物
  • 2篇文博
  • 1篇石窟寺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唐代“诸尊佛龛木雕像”考证被引量:1
2012年
2010年10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鉴真和空海》展,其中有日本和歌山金刚峰寺保存的空海大师从中国带回日本的"诸尊佛龛木雕像"。本文通过对该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该造像由印度高僧金刚智在中国所造,并为密宗所特有的观点,同时对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柏华
关键词:密宗背光
隋唐鎏金铜释迦佛坐像铸造结构的检测分析
2020年
本文使用X-CT技术对隋唐时期鎏金铜释迦佛坐像的铸造结构进行无损分析检测,结果观测到隋唐时期的鎏金铜释迦佛坐像存在三种不同的铸造结构:头顶开孔式(陶范法)、全身插针式(失蜡法)、头部实心铸造。这一发现,对今后古代金铜佛像的结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丁忠明李柏华
关键词:隋唐失蜡法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十六国佛金铜坐像”考
2016年
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十六国佛金铜坐像",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早期重要的金铜佛造像之一。笔者通过长期比较和研究后认为,此像的风格特征和铸造特点,与资料所见的所有十六国金铜佛造像均存差异,其极有可能是清末民初的古董商仿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所藏"十六国时期佛金铜坐像"而做的伪品。
李柏华
关键词:伪品
试论南朝梁代佛像的几个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根据近年考古出土的南朝梁代佛像和传世的梁代纪年佛像 ,本文就南朝梁代佛教造像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梁代造像多为背屏式造像 ;梁代造像的脸形和体态都较丰满 ,有强烈的肉质感 ;梁代造像常常会用线刻或浅浮雕的佛传故事图案来丰富造像的装饰 ;梁代造像在手法上 ,采用的前后层次不同的群雕形式 ;菩萨与弟子造像的手势上所采用的托护法器的形式为其他时期所少见 ;菩萨与弟子造像所戴的形似圆锥的高帽是其他时期所未见到的。
李柏华
关键词:梁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
佛教造佛中的力士像与天王像被引量:10
2000年
李柏华
关键词:佛教雕塑历史起源历史作用
全文增补中
隋代三件阿弥陀佛整铺造像之解析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通过对文献与实物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对佛教的推崇和阿弥陀佛信仰的兴盛,才使阿弥陀佛整铺造像得以在隋代出现,并且成为中国金铜佛像的三鼎甲。它不仅代表了中国金铜佛像艺术的辉煌顶峰,并和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起,成为隋唐佛像艺术的最高代表。
李柏华
关键词:阿弥陀佛金铜造像
古代“万寿果树”在佛教艺术中的应用
2014年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李秉滔教授所撰写《虞弘墓石椁树木图像鉴定》一文关于古代万寿果植物的考证,本文参照佛教石窟壁画与石刻造像中该植物图案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出现相关图案的地域和年代,以资对显示这类图案的佛教石窟壁画和石刻造像的鉴定参考。
李柏华
关键词:壁画造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