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丽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血清群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与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采用血清群特异性PCR技术了解贵州省近年钩端螺旋体(钩体)流行菌群,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方法(G1/G2-PCR)对来自贵州省近年的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基于致病性钩体O抗原基因的血清群特异性PCR(O-PCR)对贵州省近年的58株钩体分离株进行血清群鉴定,并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O-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G1/G2-PCR检测结果显示58株菌株均为致病性钩体,O-PCR将58株致病性钩体菌株鉴定为黄疸出血群,与传统的MAT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O-PCR技术可作为我省钩体快速分群鉴定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手段,贵州省近年的钩体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
- 刘英陈红李沛丽马青王定明唐光鹏姚光海周敬祝陈峥宏李世军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血清群PCR
- 德菲尔法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指标体系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构建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以禽流感和口蹄疫为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德菲尔专家咨询法中的专家会议法初拟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的框架和指标;应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评价预警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应用组合权重法比较各指标综合影响的大小,并将指标分类。[结果 ]筛选出禽流感和口蹄疫预警预报一级指标6项(易感动物、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等)以及二级指标14项(免疫效果、环境消毒、温度等),并将指标分为三类(关键指标、重要指标和一般指标)。[结论 ]初步构建了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
- 李沛丽张华李涛周碧君徐秋星程振涛王开功文明温贵兰冯旭芳
-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
- 德菲尔法构建禽流感预警指标体系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构建禽流感发生流行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德菲尔专家咨询法初拟禽流感暴发预警体系的框架及其指标,应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评价预警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和专家权威程度,并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权重分析指标。确定了禽流感预警6个一级指标(易感动物、饲养管理和气象因素等)以及14项二级指标(免疫效果、环境消毒、温度等),并成功将二级指标分为3档(关键、重要和一般指标)。初步构建了禽流感发生流行预警预指标体系,该体系将为禽流感发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 李沛丽周碧君张华李涛徐秋星文明王开功程振涛温贵兰冯旭芳
- 关键词:禽流感预警
-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J774A.1和THP-1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及ROS产生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索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小鼠和人单核-巨噬细胞株NADPH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簇( ROS)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对问号钩体的杀菌机制。方法采用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和THP-1细胞建立钩体细胞感染模型,光度法测定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离子O-2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ROS水平变化。结果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问号钩体赖株感染2 h、4 h、12 h和24 h后,J774A.1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分别从感染前的0.6190μmol·min-1· mg-1上升至0.3055μmol · min-1· mg-1、6.1415μmol · min-1· mg-1、1.4871μmol·min-1·mg-1和0.9646μmol · min-1· mg-1;THP-1细胞 NADPH 氧化酶活性分别从感染前0.7235μmol·min-1·mg-1上升至0.8842μmol·min-1·mg-1、1.8971 μmol·min-1·mg-1、1.1254μmol·min-1·mg-1和0.5627μmol·min-1·mg-1;超氧离子结果显示,J774A.1细胞超氧离子水平由正常细胞的0.1890 μmol/L 分别上调至0.2363μmol/L、0.2977μmol/L、0.3240μmol/L 和0.3057μmol/L;THP-1细胞由正常细胞的0.1237μmol/L 分别上调至0.1493μmol/L、0.2490μmol/L、0.2700μmol/L和0.2727μmol/L;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示,钩体感染J774A.1和THP-1细胞2 h、4 h、12 h和24 h后,细胞ROS水平较正常细胞逐渐变强,24 h出现降低。结论问号钩体感染J774A.1和THP-1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离子O-2均显著上调,且J774A.1细胞上调更明显,结果有助于揭示巨噬细胞杀灭问号钩体的分子机制。
- 李世军李沛丽王铭周碧君刘英马青韦小瑜王定明唐光鹏
-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巨噬细胞
- 家禽禽流感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研究
- 李沛丽周碧君张华李涛王开功文明程振涛温贵兰冯旭芳
- 贵州省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高危人群调查及分离菌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贵州省威宁县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中的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菌株分离鉴定及遗传特征分析,为布病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疫情中的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虎红平板试验检测该起疫情中羊群血液布鲁氏菌抗体情况,分离抗体阳性患者病原菌进行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布鲁氏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43名高危人群中布鲁氏菌抗体阳性6名,抽取该疫情羊群血液302份经虎红平板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64份,阳性率为21.19%。1名抗体阳性者分离出布鲁氏菌可疑菌,鉴定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氏菌,MLVA-16结果显示与布鲁氏菌羊种生物3型聚类最近,MLST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为ST8型。结论分离自该起疫情的菌株遗传特征和鉴定结果符合羊种生物3型布鲁氏菌,MLST结果为ST8型。尽管抗体阳性并分离出布鲁氏菌,但是无相关症状,均为布鲁氏菌隐性感染者。疑似因贩运羊只引入疫畜而导致布病疫情,应引起医生、卫生及动物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重视。
- 王月陈红李沛丽刘英马青周敬祝余春黄艳唐光鹏王定明李世军
- 关键词:布鲁氏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 ESRα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分析
- 2012年
- 为了寻找繁殖主效基因雌激素受体(ESR)α基因新多态性(SNP)位点,试验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RCR-SSCP)以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60头糯谷猪母猪ESRα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7中未发现多态性,外显子8中发现了2个新的多态性位点,在3'UTR区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是472位点的胸腺嘧啶(T)→胞嘌啶(C)突变,562位点的腺嘌呤(A)→鸟嘌呤(G)突变,623位点的T→C突变,A、B基因频率分别为0.816 7,0.183 3,初步推测这3个位点具有连锁效应。
- 褚维伟高颖林家栋闫雷潘兰兵李沛丽
- 关键词:外显子
- 卵泡刺激素β基因编码区SNPs与糯谷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本试验采用RCR-SSCP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58头糯谷猪母猪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β基因编码区3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和外显子3中未发现多态位点,外显子2中发现了2个新的多态位点,共检测出3个等位基因,5个基因型,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中A等位基因在6699位点发生了C→T突变,B等位基因在6708位点发生了T→C突变,C等位基因与公布序列一致,A、B、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8、0.119、0.593。2个突变均为同义突变,各基因型间的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
- 褚维伟高颖林家栋闫雷潘兰兵李沛丽
- 关键词:糯谷猪FSHΒ基因外显子PCR-SSCPSNPS
-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THP-1和J774.A细胞iNOS表达和NO生成的影响
- 引言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全球流行的重要人兽共患病。钩体侵入鼠类等动物后常无症状且长期尿液排菌,人感染钩体后均发病。我们发现的小鼠巨噬细胞能杀灭钩体、人巨噬细胞内钩体在胞浆中存活并繁殖的现象可能与钩体对人和动物致病差...
- 李沛丽李世军周碧君刘英王月
- 文献传递
-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J774A.1和THP-1细胞iNOS表达及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小鼠和人单核-巨噬细胞株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了解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对问号钩体的杀菌机制。方法采用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及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钩体细胞感染模型,采用re-al-time 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 Griess法测定细胞NO水平。结果 Real-time RT-PCR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iNOS mRNA表达水平较未感染细胞分别上调1.37、2.82、25.76和27.47倍,THP-1细胞iNOS mRNA表达水平较未感染细胞上调1.59、3.98、3.89和8.81倍。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iNOS蛋白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34.16%上升至85.85%、93.82%、91.77%和93.65%,THP-1细胞iNOS 蛋白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22.08%上升至72.64%、81.33%、80.03%和65.72%。 Griess法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NO水平从感染前的0.1588μmol/L上升至0.2208、0.2668、0.3808和0.3828μmol/L,THP-1细胞NO水平分别从感染前的0.0988μmol/L上升至0.2848、0.3228、0.2608和0.3308μmol/L。结论问号钩体感染的J774A.1和THP-1细胞 iNOS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NO产生量均显著上调,尤以J774A.1细胞上调更为明显,结果有助于揭示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对问号钩体的杀菌机制。
- 李沛丽刘英马青韦小瑜游旅唐光鹏王定明周碧君李世军
- 关键词:巨噬细胞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