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 作品数:55 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温度的变化规律
- 2004年
-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医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造模2,4,6,8wkCCl4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脏温度,肝组织芯片行苏木素-伊红、天狼猩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 结果:正常大鼠肝右叶2,4,6,8 wk平均温度为28.1±1.0℃,27.2±0.8℃,30.7±1.0℃,29.1±0.7℃.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2 wk肝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t=-2.518);模型组4 wk与对照组肝无明显差异,模型组6,8 wk肝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t=3.773, P<0.01 t=4.998);模型组2 wk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模型组4 wk间质成分增生明显,纤维化逐渐形成,模型组6 wk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模型组8 wk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模型组2,4,6,8 wk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表达逐渐增多,2,4 wk以Ⅲ型胶原增加为主,4,8 wk 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 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肝温度呈规律性变化.
- 江涛吕少文张诗武李红庞奕辉何文彤
- 关键词:肝纤维化大鼠鼠肝肝组织鼠模型
- 应用PowerPoint制作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被引量:2
- 2003年
- 对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的体会做了简要介绍.首先,收集各种优质图片、图像素材、撰写文字脚本;其二整体构思,包括背景选择、页面设计、文字和图像设计;其三,课件的修饰、加工和美化图像及其背景.
- 李红金迅吕少文赵丽君
- 关键词:POWERPOINT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教学内容
- 大鼠中枢神经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的来源及其分泌的形态学基础 ,了解中枢神经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方法 :将 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脑冠状位切片行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对环脑室系统及脑表面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作了观察。结果 :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水管和第三脑室 ( 3V)。在中脑水管 ,触液神经纤维来自中脑的中央灰质 ,特别是其背外侧部 ;来自脑干的被盖背外侧核和中缝背核。在 3V ,NOS阳性纤维主要来自室周核、室旁核 ,NOS阳性胞体有位于室管膜下 (远位 )、膜内和膜上 3种。阳性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室管膜内。在中央管、第四脑室底、脑表面也有少量触液神经元。结论 :脑脊液中的NO来自室管周及脑表面NOS触液神经元之合成和分泌。
- 李红徐鹏霄赵丽君汪超王鹏贺智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触液神经元组织化学形态学
- 大鼠心冠状动脉系统神经肽Y年龄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 1995年
-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不同月龄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含神经肽Y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其衰老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具有丰富的神经肽Y能神经分布.在冠状动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上,神经纤维较稠密,主要呈环状或网状分布,在血管围周形成较多束、丛、网,并伸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的神经网络分布.部分神经纤维的游离末梢有穿过血管内膜伸向腔面的迹象.在细小的冠状动脉分支上,神经纤维密度减低,主要沿血管长袖是纵向分布.两侧冠状动脉系统神经肽Y能纤维分布形式及密度没有差别.老龄组动物,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神经肽Y能纤维密度趋于下降,纤维变细,呈断续状,膨体数量减少,免疫染色变浅、此外,在心内发现了神经肽Y能神经节.
- 徐鹏霄李红李积胜赵根然凌凤东
- 关键词:心脏冠状动脉神经纤维增龄变化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压升高前、后肾内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高血压时肾毛细血管稀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幼年(6周龄,n=15)和成年(12月龄,n= 15)SHR大鼠及幼年(6周龄,n=10)和成年(12月龄,n=10)同系正常血压对照组京都Wistar大鼠(Wistar-Kyoto, WKY)肾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4组大鼠的肾内均观察到了VEGF阳性反应,反应产物呈棕色颗粒状,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的足细胞和球内系膜细胞中,其中12月龄SHR组表达水平较其它3组高,阳性细胞数多及灰度值高(P<0.05),而6周龄和12月龄WKY及6周龄SHR 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成年SHR大鼠血压的升高,肾小球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是对高血压所致的肾毛细血管减少的一种反应,高表达的VEGF可对抗由于缺血缺氧诱导的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微血管再生;但高表达的VEGF由于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很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时的肾损害。
- 徐鹏霄孙昭英李红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稀少
- 肝细胞成瘤与转移实验裸鼠的红外热像监测
- 目的旨在探测实验裸鼠的红外热像规律。方法选用雄性裸鼠15只,随机分为三组:Lo2-Sur 转染组、Lo2-PX 转染组和Lo2-PX-Sur 共转染组。分别于30天、43天、54天,采集裸鼠全身热图,专用软件定位、定量、...
- 吕少文张国权李红贾桂林
- 关键词:裸鼠红外热像PCDNA3
- SHR脑内5-H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 李红徐健何文彤任仲任仲一
- 单宁酸-氯化铁法对SHR肾微血管密度的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SHR)病时肾内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发生的先、后关系。方法:用单宁酸-氯化铁组织化学方法媒染成年及幼年SHR、正常血压的雄性Wistar大鼠(WKY)4组大鼠肾毛细血管,并对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WKY成年组相比,SHR成年组肾皮质、肾髓质微血管密度均有所减低(P<0.05);血压尚未升高的SHR幼年组与WKY幼年组相比,肾皮质、髓质毛细血管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高血压大鼠存在肾微血管稀少的现象,因微血管稀少发生在高血压形成之后,推测它可能是高血压病引起的一种继发性改变;幼年高血压大鼠肾皮质微血管稀少的现象,提示微血管稀少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 徐鹏霄金迅李红
- 关键词:毛细血管铁化合物
-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意义被引量:72
- 2002年
- 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热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吕少文赵丽君李红何文彤庞奕晖赵宏伟
- 关键词:红外辐射红外热像
- 肝细胞成瘤与转移实验裸鼠的红外热像监测被引量:1
- 2006年
- 用红外热像仪对转染pcMV、pcDNA载体的实验裸鼠,成瘤与转移进行监测研究。选用15只雄性裸鼠分为3个转染组:Lo2-Sur转染组、Lo2-PX转染组和Lo2-PX-Sur共转染组。分别于30天、43天和54天采集裸鼠全身热图,采用软件定位,定量,统计学处理,并进行病理观察。红外热像仪可准确监测实验裸鼠定位定量的实效信息,此方法可用于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
- 吕少文张国权李红贾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