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东北粮食主产...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暖干化
  • 1篇主产区
  • 1篇粮食主产
  • 1篇粮食主产区
  • 1篇交错带
  • 1篇北麓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李学敏
  • 2篇李胜
  • 1篇刘毅
  • 1篇黄鑫鑫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汪芳甜安萍莉刘毅李胜李学敏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气候暖干化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展了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概念,提出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应分意愿、行为和业绩3个层次研究,并建立了包括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应对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层面的指标模型。并选取东北粮食主产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仅为中等偏下水平,信息获取渠道窄、获取手段落后是导致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农户面对干旱等灾害的风险应对能力偏低,表现在抗灾程度不高,灾后产量稳定性较低;农户的资源利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还需提高农户资源利用的意愿,提高资源经营潜力。总的来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偏低,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严重以及知识水平低是限制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限制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应该从提高农户整体素能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两方面出发。
黄鑫鑫安萍莉蔡璐佳汪芳甜李胜李学敏
关键词:东北粮食主产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