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兰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细胞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核因子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眼源性
  • 1篇源性
  • 1篇增生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节细胞凋...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疾病
  • 1篇视网膜神经

机构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李青兰
  • 4篇吕红彬
  • 3篇苟文军
  • 2篇欧阳科
  • 1篇周琦
  • 1篇张俊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DR+罗格列酮组和DR组,每组大鼠各30只。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各1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R+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mg·kg-1灌胃,C组和DR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眼球,剔除角膜和晶状体制成眼杯,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视网膜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C组降低(P<0.01或P<0.05)。C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无表达或弱表达;DR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分别是35.62±2.99、67.59±2.23和85.62±3.55,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IOD值分别是33.94±2.40、59.58±1.06和73·74±2·32,亦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在给药后8周和12周时,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的表达均较DR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降低视网膜上NF-κB的表达从而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早期DR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苟文军欧阳科吕红彬李青兰
关键词:罗格列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核因子-ΚB
眼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许多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都会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损伤,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目前对于此类疾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视网膜疾病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将给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眼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李青兰吕红彬
关键词:干细胞视网膜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表达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其中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均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组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处死前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然后摘除眼球制作眼杯标本,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指数(AI)。结果给药后4、8、12周,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81、0.82、1.23,P〉O.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水肿,排列紊乱,但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NF—KBp65呈弱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p65蛋白的表达(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给药后8周和12周时,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
苟文军欧阳科吕红彬李青兰周琦张俊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微小RNA芯片检测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筛选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预测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实验研究。常规培养HRCEC,取生长良好的第3~4代HRCEC,将细胞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培养液为DMEM高糖培养液,含25mmoVL葡萄糖;(2)高糖组:培养液为条件培养液,含90mmol/L葡萄糖;(3)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培养液为条件培养液,含65mmoVL甘露醇+25mmoVL葡萄糖。各组细胞在上述条件下培养5d后,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细胞进行凋亡检测;提取细胞的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miRNA芯片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它们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核被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而呈蓝色荧光,但无凋亡荧光信号;高糖组细胞的细胞核也呈蓝色荧光,但有绿色的凋亡荧光信号。总RNA的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正常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A)的比值,A260/A280=1.99、A260/A230=2.05;高糖组细胞A260/A280=1.98、A260/A230=2.26。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见电泳条带清晰完整,表明获得的总RNA质量较好且纯度高。miRNA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高糖组一共筛选出49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上调〉2倍或下调〈0.5倍),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s31个,表达下调的miRNAs18个。对miRNA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间表达有差异的has—miR-320c和has—miR-9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对这两个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涉及很多生长因子和蛋白。结论部分miRNA在高糖刺激下的HRCEC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李青兰吕红彬苟文军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微RNAS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