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勋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组织细胞病8例分析
- 2005年
- 侯晓峰秦迎春闫艳闫俊芝张占英杜志勋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检查
- 实体肿瘤治疗后并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例
- 2018年
-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1岁。2011年10月超声示右乳实性占位。行右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腋下淋巴结(6/16)见转移癌。2011年11月行TA方案7周期。化疗结束口服三苯氧胺治疗,之后间断复查,评效疾病稳定(SD)。2013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血常规:白细胞1.38×109/L,血红蛋白82 g/L,行骨髓穿刺,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3骨髓象。转北京宣武医院查PMLRARa基因阳性。给于口服维甲酸40 mg次/d、亚砷酸10 mg/d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
- 杜志勋张占英闫俊芝
- 关键词: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2012年-2014年凝血专业组不合格标本统计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我院凝血专业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临床沟通,寻找解决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检验科凝血专业组的619份不合格血液标本按照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年度分项、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9份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不合格(标本量多、标本量少)和标本凝固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46.53%和29.56%。科室分布中,以外科的不合格标本率最高,为24.39%。2012年-2014年的不合格标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82%下降至2014年的0.81%。结论标本采集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对标本采集的准备、运输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整改,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张占英杜志勋
- 关键词:凝血试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 192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报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我院19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报告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2例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154例,占80.1%,非造血系统疾病38例,占19.9%。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应该全面细致的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 杜志勋张占英乌仁苏雅拉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 我院1998~2008年200例白血病骨髓报告分析
- 2009年
- 我院1998~2008年通过骨髓报告分析共确诊白血病200例,其中男117例,女83例,男女比例为1.41:1;急性白血病145例,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主,94例,占急性白血病的64.8%;慢性白血病55例,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主,35例,占慢性白血病的63.6%;在0~10岁儿童组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9例,占本组白血病的75%;在各年龄组中≥60岁老年组发病人数最多,51例,占全部病例的25.5%。通过对200例白血病骨髓报告分析得知白血病对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威胁,儿童和老年组更值得关注。
- 杜志勋张占英乌仁苏雅拉
- 关键词:白血病
- 骨髓坏死2例报告
- 2010年
- 张占英闫俊芝杜志勋
- 关键词:骨髓坏死恶性肿瘤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感染及肝炎病毒复制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2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76例HBV-DNA。结果:424例中有286例preS1阳性,阳性率为84%,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三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1%、67.9%、82.8%,经x2检验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55例HBeAg(+)标本中,preS1的检出率为96.1%;而在286例preS1的阳性标本中,HBeAg的检出率为52.1%。在HBV-DNA阳性82例中;前S1的阳性率为92.7%,乙肝DNA阴性组中前S1的阳性率为36.2%。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是一项很好的检测指标。
- 宋爱云王占英杜志勋
- 关键词:蛋白质前体乙肝病毒病毒复制
- 90例老年白血病统计分析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白血病类型、免疫分型、既往病史、性别比例情况,为临床老年白血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免疫分型资料。结果:90例老年白血病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1;老年白血病患者67.7%有既往疾病史;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占比例最高为44.4%,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3%),其次为多发性骨髓瘤,占25.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之,占17.8%。(4)免疫分型中CD19、CD13、CD38分别在淋系、髓系和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高灵敏性、高表达率。结论:老年白血病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比例增大,发病率逐年增高,常伴有既往病史,起病多呈隐匿性。老年白血病有逐年升高趋势,了解老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做到早防早治。
- 张占英闫俊芝杜志勋彭慧敏曹永艳
- 关键词:老年白血病临床症状免疫分型
-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2
- 2008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1、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等,可触发Ⅲ型超敏反应。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生理条件下,一部分人体内也会出现少量的ANA和其他自身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多种直接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高滴度自身抗体。这里仅谈一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 刘鸿林杜志勋
-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认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分型的探讨,提高对诊断MAL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MAL的临床及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过对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做免疫分型最终诊断为MAL。结论明确诊断MAL仅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较为困难,必须重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MAL诊断中的应用。
- 张占英杜志勋闫俊芝
- 关键词:白血病混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