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欣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增长方式转变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经济增长方式
  • 2篇经济增长方式...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融合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镇化
  • 1篇中国经济
  • 1篇生产率
  • 1篇省际
  • 1篇省际面板
  • 1篇省际面板数据
  • 1篇泰尔指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现代化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综合评价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汪晓文
  • 5篇杜欣
  • 1篇杜欣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与空间极化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以甘肃省县域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陇中、陇东、陇南、河西、民族经济区五大分区,基于对县域经济发展指数的测度,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06-2015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和空间极化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缩小"的波动演化态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区域内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关键因素,并且产业结构效应与产业集中效应的影响效力较强,而县域经济发展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强的五大区域之间的空间极化效应。
汪晓文杜欣
关键词:县域经济空间极化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测度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在运用协同论浅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两化"融合发展复合协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05—2012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进行考察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两化"融合经历了"起步期-适应期-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发展能力呈稳健上升趋势,融合发展水平从初级水平提升至高级水平,融合发展能力从中等成熟度过渡到较高成熟度,工业化、信息化子系统对"两化"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而融合发展能力与融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非同步性。
汪晓文杜欣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协同论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测度被引量:41
2015年
文章在分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概念的界定,建立"二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2000~2011年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经历了"严重失调—初级失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的进程,要真正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协调任重而道远。
汪晓文杜欣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协调度模糊综合评判法
国外技术引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异质吸收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检验被引量:6
2018年
国外技术引进作为后发经济体推进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受本土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较为复杂。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在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区域差异,积极而显著的影响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中部和西部地区。以技术获取能力、技术消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为维度的异质吸收能力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只有在高于门槛水平的地区,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在此门槛条件下,将异质吸收能力的空间类型划分为完全吸收区、不完全吸收区、不良吸收区,"十五"末至"十二五"末期间,不良吸收区缩小至点状分布,不完全吸收区由面到片呈现区域性分布,完全吸收区由点到面、由东向西扩张并成为分布范围最广的空间类型。
汪晓文杜欣张恒铭
关键词:技术引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门槛效应空间分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被引量:14
2018年
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维度,基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分析,从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层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引进、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区域差异,空间异质性因素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空间一致性因素为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因此,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逻辑不尽相同。
汪晓文杜欣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要素生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