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在东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霉病
  • 2篇基因
  • 2篇赤霉
  • 2篇赤霉病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普通小麦
  • 1篇子粒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小麦抗赤霉病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近等基因
  • 1篇近等基因系
  • 1篇抗病
  • 1篇抗病相关基因
  • 1篇抗赤霉病
  • 1篇克隆
  • 1篇基因表达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杨在东
  • 2篇孙鑫
  • 2篇孔令让
  • 2篇王宏伟
  • 1篇王亮
  • 1篇李安飞
  • 1篇冀宪领
  • 1篇吴世文
  • 1篇马信
  • 1篇于海燕
  • 1篇郭秀秀
  • 1篇吴洪燕

传媒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ina^m、Pinb^m和Gsp-1~m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2015年
子粒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及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子粒硬度主要受位于染色体5D短臂上Hardness(Ha)的两个主效基因Puroindoline a(Pina)和Puroindoline b(Pinb)的调控及基因Grain Softness Protein-1(Gsp-1)的影响。从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DV92中克隆基因Pinam、Pinbm和Gsp-1m,并构建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重组质粒PC186-Pinam、PC186-Pinbm、PC186-Gsp-1m,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它们分别转入普通小麦科农199中。经过PCR和RT-PCR鉴定,Pinam、Pinbm和Gsp-1m基因分别获得2株转基因阳性苗,结果表明转入基因能在小麦中表达,但有关转基因小麦的子粒硬度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完成了单基因在普通小麦中的遗传转化。
孙鑫杨在东虞光辉王亮于海燕吴洪燕郭秀秀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AtNPR1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对拟南芥的广谱抗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从赤霉菌诱导的小麦抗、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RNA差异表达谱中获得3个与AtNPR1类似的EST片段,据此检索相应序列信息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得到3个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TaNPR1、TaNPR2和TaNPR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80、607和60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小麦NPR1-like蛋白都含有保守的BTB/POZ、ANK和NPR1_like_C结构域及功能氨基酸,但仅TaNPR1具有2个对NPR1寡聚体形成十分必要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TaNPR1与TaNPR2和TaNPR3的同源性均较低,其中TaNPR1与NPR1蛋白聚为一类,而TaNPR2和TaNPR3均与NPR1同源蛋白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TaNPR1、TaNPR2和TaNPR3基因都可被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与感病材料Apogee相比,抗病近等基因系Apogee73S2中TaNPR1和TaNPR3能够更早地响应赤霉菌的诱导并显著上调表达;而TaNPR2在感、抗材料中对赤霉菌侵染的响应都较为缓慢且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TaNPR1和TaNPR3可能在小麦对赤霉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杨在东马信吴世文王宏伟孙鑫冀宪领李安飞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基因表达分析
小麦抗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转录组分析及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严重的穗部病害,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降低,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还危害着人和动物的健康。虽然已有很多关于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报道,但小麦抗赤霉病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接菌后不同...
杨在东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近等基因系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