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曙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电影
  • 4篇网络
  • 3篇网络数字
  • 3篇观众
  • 2篇叙事
  • 2篇审美接受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大...
  • 2篇狂欢
  • 2篇华语
  • 2篇华语电影
  • 2篇关怀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化
  • 1篇大众文化
  • 1篇第六代电影
  • 1篇电影本体
  • 1篇电影批评

机构

  • 15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杨曙
  • 1篇卢芳

传媒

  • 3篇十堰职业技术...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新闻界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四川工程职业...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江西蓝天学院...

年份

  • 1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被引量:1
2011年
网络的飞速发展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的巨大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环境推进之下,出现了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文化后现代主义症候。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把使用网络媒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放在重中之重,用健康的理念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化的认识,持续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的革新,尤其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推广人的责任。
卢芳杨曙
关键词: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性关怀的旨归——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的共同点
2011年
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虽然有所谓的代际阻隔,但导演们都从人性的角度来对他人与社会的问题表示关怀。第五代面对历史和市场并存时,并没有选择遗忘,而是选择历史的重新编码,将消费话语与历史的深度杂糅起来,第五代惊人地使用影像唤起人们的记忆缺席,在他们呈现的历史中,并不是一种失语的历史,而是一种人性关怀忠实表达的呈现。当第六代电影涉及到社会控制的一些权力关系机制时,他们以表达人文权力的非透明和固有方式起作用,使得电影意识形态控制合法化,他们的作品暴露了社会话语的禁忌,讲究社会个体的探索。
杨曙
关键词:人性关怀
观众审美接受中的电影生产被引量:2
2011年
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否定大众文化到以费斯克为代表的肯定大众文化的嬗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理论家所处社会环境变化对理论家的影响造成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他们的审美接受推动电影人去生产属于观众的电影文本。当前优秀华语电影的观众能动力既决定娱乐也决定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电影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狂欢的人,在观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电影的观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发生矛盾,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杨曙
关键词:大众文化电影观众审美接受狂欢殖民
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文化传播被引量:3
2011年
电影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电影传播秩序,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全球化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遍全球。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汹,华语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开展对话,不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模式,而应以"和而不同"为准则,发掘自身的文化品格,在与好莱坞的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双赢"。
杨曙
关键词:软权力华语电影
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华语影像中的表达嬗变——从传统伦理背叛到民族大义冲突被引量:5
2011年
身体在叙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文论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今天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当女性主义的身体叙事被提出以后,当代华语影像文化与身体叙事便存在逻辑意义的关联,身体叙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主导叙事符号。华语影像中的身体叙事由最初的传统伦理背叛到现今的民族大义冲突,正显示了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传达转型,而这种转型一方面是正好和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政治相呼应,另一方面是由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逻辑趋同决定的。
杨曙
关键词:身体叙事传统伦理
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平民叙事分析
2011年
浓郁的生活气息是香港人文电影的重要特色,那些来自现实社会的人生百态是编剧导演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香港人文导演们的风格虽然各异,但他们都关注平民。香港浸会大学的卓伯棠把"新浪潮"电影内容分成五个方面。回归前的香港电影密切关注香港市民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的七情六欲。回归后许多关注平民包含人文关怀的电影,开始采用"陌生化效果",许多类型片采取隐晦的策略来显示平民关怀。
杨曙
关键词:平民关怀
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被引量:1
2011年
传统文艺的艺术惯例中,尽管接受者也发挥着鉴赏的重要作用,但仍旧处于一种静态的文艺。而由于网络数字娱乐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美和艺术当中,它消解了美和艺术的权威性。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带来交互式审美体验。当大众成为网络上审美活动从创作到接受的全过程的主体力量之后,由此孕育和催生出来网络大众批评,网络批评出于互动目的需要,以超文本形式出现,同时又解构着传统的精英批评,改变着传统批评的话语权力。网络数字技术的兴起,又改变了传统的电影现实主义美学,数字影像虚拟生成的技术革新后,影像可以随意生成。
杨曙
关键词:网络数字
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本体与电影批评
2011年
对比传统电影,我们即可发现传统电影尽管也有观众欣赏的读者中心存在,但是话语权实质仍旧在导演和放映者手中,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数字技术时代的技术是电影发展的推动力,电影又回到原初意义上的视觉艺术,这是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的体现。网络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众的,它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冲击社会中既有的以专家批评为代表的"权威性"审美标准和观念。
杨曙
关键词:网络数字电影本体
电影的观众接受与观众狂欢
2011年
从以阿多诺为代表的否定大众文化到以费斯克为代表的肯定大众文化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家所处社会环境本身对理论家的影响造成的,电影本身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类,电影文化是观众在文化工业的产品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他们的热情极力推动电影人去生产属于他们的电影文本。当前优秀华语电影的观众哲学既决定娱乐也决定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电影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狂欢的人,他们从感情上冲动,希望以自己的情感暗示来使电影做出合理的解释,观众神奇地控制了整个电影世界。在观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华语电影的观众文化并非与精英文化友善对话,而是展开冲突,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杨曙
关键词:电影文化观众接受
电影受众的娱乐与狂欢被引量:5
2011年
电影受众学相对于电影导演学而存在,电影受众的阅读习惯、审美趋势等因素直接受制于导演的表达,作为电影受众,本身拥有自身的娱乐哲学,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反馈到导演那里,受众本身是相对于导演而存在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电影要力争与受众的心理吻合,满足受众娱乐的期待视野。电影是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是为了给那些走进电影院的受众提供逃避或释放狂欢的方式,感情宣泄所能带来的快感,可能是最好的舒缓方式,受众暂时忘记了影院外严酷的社会现实,在影院内与大家一起经历一次心灵的狂欢。在受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华语电影的受众文化并非与精英文化友善对话,前者和后者展开冲突,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杨曙
关键词:受众娱乐狂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