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贺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中心城
  • 1篇动车
  • 1篇要义
  • 1篇运输体系
  • 1篇指引
  • 1篇枢纽地区
  • 1篇停车
  • 1篇停车空间
  • 1篇统筹
  • 1篇土地利用
  • 1篇中心城区
  • 1篇综合交通
  • 1篇综合交通体系
  • 1篇综合运输
  • 1篇综合运输体系
  • 1篇衔接
  • 1篇街区
  • 1篇居住
  • 1篇居住小区
  • 1篇控规

机构

  • 7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7篇杨贺
  • 2篇陈玢
  • 1篇崔旭川
  • 1篇徐勤政
  • 1篇环迪
  • 1篇朱佳祺
  • 1篇徐碧颖
  • 1篇王崇烈
  • 1篇程海青
  • 1篇谢欣梅
  • 1篇张振华
  • 1篇薛忠燕
  • 1篇张晓莉
  • 1篇马良伟
  • 1篇许槟
  • 1篇张帆

传媒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规划师
  • 1篇城市设计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被引量:6
2007年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要求,“要采取切实措施,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以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运输体系,力争把公共客运建设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确保实现公交承担40%日常出行量”的预期目标。
周乐杨贺
关键词:土地利用综合交通体系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站城融合规划实践——以北京丰台站街区控规为例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我国超大城市铁路枢纽地区站城关系亟待转型重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枢纽站点发展历程,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站城融合影响要素,总结提炼了3类站城融合的空间模式。以北京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为技术骨架,结合北京丰台站街区控规实践案例,着力通过整体结构、交通支撑、功能布局、空间营造4个方面的探讨,建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站城融合的规划范式,以期为我国同类型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诸嘉巍张帆杨贺
关键词:枢纽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北京中心城控规管理方式转型探索
北京中心城进入存量空间管控时代,在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倒逼经济转型、城市运营转型,城市规划管理的转型更为迫切。在此新形势下,中心城控规管理的方式也面临继续完善优化的需求,并迫切需要破解管理机制的瓶颈。本文总结了现行北京中...
陈玢杨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要义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概述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实施意见")并于2019年5月9日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杨贺
北京中心城老旧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空间对策研究
环迪许槟杨贺张振华马良伟王崇烈程海青张晓莉薛忠燕朱佳祺崔旭川谢欣梅陈玢
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与停车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特别是由于老旧居住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原有机动车静态停车设计规范对于当今问题的不适应性,使得其停车问题已经引发了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社区和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该背景...
关键词:
北京新总规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实施单元划定研究--以丰台河东地区为例
在北京市进入城市存量发展转型期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6)》开局实施背景下,面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减量提质增绿”整体要求,本文对以“强化统筹、面向实施、对接管理”为出发点的规划实施单元进行研究...
赵勇健杨贺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北京市“街区指引”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总规与详规的传导和统筹被引量:2
2023年
北京市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新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介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街区指引”衔接工作层级。基于北京市“街区指引”市级技术规程、各区成果汇总和管理运行机制等实践探索,总结出“街区指引”工作的五大关键任务和创新做法:一是划定模块化空间网格,以街区边界衔接空间和管理逻辑;二是落实规模差异化管控,以街区分类合理化引导规划编制;三是强化规模结构性优化,以有限指标的精细化监管夯实底账;四是严守公益性设施底线,以应落尽落的总体要求保障民生;五是保持时效性和准确性,以运行维护机制动态化推动管理。
王珊珊杨贺徐碧颖徐勤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