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豪
- 作品数:289 被引量:1,186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聚集蛋白基因在原代培养成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聚集蛋白(agrin)基因在原代培养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的成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将agrin—Y428基因cDNA片段亚克隆入 pCDNA3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子经脂质体介导转染成肌细胞,G418筛选,获得具有抗性的克隆,增殖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初步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原代培养8周后,90%以上仍为成肌细胞,转染神经源性agrin基因后,成肌细胞可以表达相应的mRNA和有功能活性的蛋白。结论原代培养的成肌细胞可以作为agrin 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可用于进一步肌肉功能减退的基因治疗中。
- 张盈帆江华林子豪蔡在龙吴包金
- 关键词:基因表达成肌细胞原代培养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修饰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后的效果。方法构建PDGFB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构建复合皮1(角质形成细胞+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DGFB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合皮2(角质形成细胞+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未转染的成纤维细胞),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设为转染组、未转染组(各18只)。以不作皮肤移植的8只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2、4、6周观察大鼠创面大体情况,计算创面收缩率,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术后2周,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4只、部分存活者3只、未存活者1只;未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0只、部分存活者4只、未存活者4只。(2)术后2周,对照组创面结痂。术后6周转染组移植皮片表面光滑,有弹性,抗磨擦性强,愈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组。(3)术后2、4、6周,对照组大鼠创面收缩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转染组创面收缩率低于未转染组(P<0.05)。(4)术后2周转染组移植皮片内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分布;6周时表皮细胞分化达7~10层,纤维排列致密整齐,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结论用含PDGFB基因的人工复合皮移植修复创面,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 陈曦谭谦梁志为浦跃朴林子豪吴建明
- 关键词:创面存活者PDGF-B鼠成纤维细胞
- 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及长宽比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1994年
- 选用12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对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长宽比例及断蒂时间与传统随意型皮瓣移植后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随意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为2:1;皮瓣超薄至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2~3mm脂肪及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1/3浅筋膜,这二种超薄层次的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均为2.5:1,并可提前到术后6天断蒂。
- 袁相斌陈卫平杨勇朱晓海林子豪何清濂刘会敏
- 关键词:随意皮瓣超薄皮瓣皮瓣皮肤移植
- 瘢痕疙瘩形成与发展中p53基因突变的意义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通过检测瘢痕疙瘩p53基因第4~8外显子的突变,探讨p53基因突变在瘢痕疙瘩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瘢痕各12例,并分别取正常皮肤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PCR-SSCP),检测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9例p53基因外显子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正常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刘旺蒋游晖李友良林子豪江华
- 关键词:瘢痕疙瘩P53基因基因突变瘢痕组织染色体
- 《皮肤外科学》书评
- 2013年
- 皮肤外科作为皮肤科重要的亚学科,20世纪后半叶在欧美国家发展蓬勃。其中美国规定在教学医院皮肤科必须设置皮肤外科,训练皮肤科住院医师的基本皮肤外科技术。在我国50年代,由于麻风病诊治归属皮肤科学范畴,大量皮肤科医师开始学习矫形技术,随之一大批手艺精湛的皮肤科医师成长为麻风病患畸形矫治队伍中的领军人物。特别是近几年来皮肤外科在我国再次飞速发展,很多技术已逐步与世界接轨。
- 林子豪
- 关键词:皮肤外科学皮肤科医师皮肤科学书评外科技术住院医师
- 常用维生素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维生素 (A、B、C、D、E、K各族 )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前脂肪细胞 ,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加入各种维生素 ,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 (GPDH)和细胞内脂肪积聚的作用。结果 维生素A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B6 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维生素C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维生素D3 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E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维生素K1对人前脂肪细胞分化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维生素K3 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未发现其他维生素对人前脂肪细胞的明显作用。
- 朱晓海何清濂林子豪赵耀忠吴建明
- 关键词:维生素脂肪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营养素
- 用MEDPOR支架Ⅰ期耳廓再造术被引量:5
- 2003年
- 张本寿林子豪赵跃中杨松林
- 关键词:MEDPOR支架耳廓再造术手术方法
- 多孔高密度聚乙烯耳廓支架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02年
- 目的 为使再造耳廓立体感强 ,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 ,介绍多孔高密度聚乙烯耳支架材料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 依照健侧耳廓模型 ,将Medpor耳支架雕刻塑形后 ,置入耳后乳突区。 结果 自 1998年至今临床应用 36例 ,随访 1~ 2 4个月 ,其中 32例获满意效果 ,覆盖组织与支架贴合紧密 ,外形显现良好 ;4例支架外露 ,均经保留支架修复痊愈。结论 Medpor耳支架 ,立体感强 ,容易塑形 ,组织相容性好 ,不易变形 ,与使用肋软骨支架相比 ,无切取肋软骨之苦 ,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其不足之处是弹性较差 。
- 吴建明林子豪江华赵耀忠袁相斌杨松林朱晓海陈敏亮吴宏
- 关键词:耳再造多孔高密度聚乙烯
- 性器官再造与整形被引量:1
- 2005年
- 林子豪
- 关键词:性器官尿道再造整形术显微解剖学皮瓣移植显微外科技术
- 地塞米松抑制TGF-β_1对人α1(Ⅰ)前胶原基因的转录激活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TGF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人α1(I)前胶原基因启动转录的影响。方法: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FuGENE转染试剂,分别瞬间转染含人α1(Ι)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5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phCOL2.5至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地塞米松及TGFβ1作用24h后,转染了phCOL2.5的2种成纤维细胞的报告基因CAT表达量。结果:地塞米松能抑制转染了phCOL2.5重组体的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CAT表达量,且能拮抗TGFβ1对转染了phCOL2.5重组体的2种成纤维细胞CAT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在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地塞米松均能抑制人α1(Ι)前胶原基因的启动转录,且能拮抗TGFβ1对人α1(Ι)前胶原基因的转录激活。
- 万伟东杨松林高春芳章庆国林子豪
- 关键词:地塞米松胶原基因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