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华

作品数:108 被引量:444H指数:1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3篇滴灌
  • 31篇甜菜
  • 19篇土壤
  • 13篇小麦
  • 11篇春小麦
  • 10篇氮素
  • 10篇作物
  • 9篇水分
  • 9篇农业
  • 8篇氮肥
  • 8篇滴灌春小麦
  • 8篇块根
  • 8篇灌溉
  • 8篇干物质
  • 6篇叶片
  • 6篇棉花
  • 6篇加工番茄
  • 6篇番茄
  • 6篇干物质积累
  • 6篇产糖量

机构

  • 105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农垦科学...
  • 3篇石河子农业科...
  • 3篇贵州开磷化肥...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石河子气象局
  • 1篇石河子甜菜研...
  • 1篇新疆巴音郭楞...
  • 1篇新疆石达赛特...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中建水务环保...

作者

  • 105篇樊华
  • 42篇王开勇
  • 39篇马富裕
  • 23篇崔静
  • 23篇张凤华
  • 22篇费聪
  • 22篇李阳阳
  • 11篇王海江
  • 7篇廖江
  • 7篇李会侠
  • 7篇李宗飞
  • 6篇李万涛
  • 6篇蒋桂英
  • 6篇孟春梅
  • 5篇何海兵
  • 5篇谭兰兰
  • 5篇郑重
  • 5篇杨乐
  • 4篇潘旭东
  • 4篇王谊

传媒

  • 12篇石河子大学学...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新疆农垦科技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节水灌溉
  • 2篇中国校外教育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绿洲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糖料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膜覆盖对滴灌甜菜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地膜覆盖对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为干旱区滴灌甜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甜12号为研究对象,进行破坏性取样,调查露播和覆膜滴灌甜菜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以及块根含糖量指标。【结果】与露播滴灌甜菜相比,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使滴灌甜菜提前10 d结束叶丛快速生长期,LAI峰值提高1.84,在延长块根糖分增长期的同时,形成适宜的根冠比。膜下滴灌甜菜单产和含糖量分别较露地滴灌甜菜提高0%和17%。【结论】与露播滴灌相比,覆膜可显著增加滴灌甜菜块根含糖量,但是对甜菜产量无明显影响。
樊华Koibakov S.M.帕尼古丽Nurabayev Daulen林凤马富裕
关键词:覆膜滴灌甜菜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源库器官的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甜菜源库器官对叶丛期调亏灌溉的适应性响应特征,选取Beta356甜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叶丛期设置土壤水分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T1)、50%(T2)、30%(T3)的调亏灌溉处理,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甜菜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叶丛期调亏灌溉条件下,该时期甜菜单叶光合速率、叶片数量、叶面积、块根体积和块根干重降低,正常供水后各处理上述指标除块根干重外均能够恢复至对照水平,其中单叶光合速率恢复速度最快;与对照相比,T2处理在适当控制叶片数量的同时促进生长中心向库转移而有利于产量形成,T3处理同时限制了源的光合活力和库的建成而影响块根干重;至糖分积累期,T2处理的块根干重分别比T1和T3处理提高了10.58%和41.15%。因此,在滴灌甜菜叶丛期进行田间持水量50%为下限的调亏灌溉,可有效避免甜菜地上部徒长,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刘宁宁唐利华李阳阳费聪李宗飞张丽娟樊华
关键词:滴灌甜菜调亏灌溉源库
一种含氨基秸秆纤维素Cu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氨基秸秆纤维素Cu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通过低温条件下对秸秆进行氨化预处理,增加秸秆含氮活性官能团的比例,提高秸秆材料的吸附能力,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球形含氨基秸...
景旭东王开勇张凤华樊华赵志辉
一种秸秆有机铜农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有机铜农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秸秆的氧化处理,提高秸秆的吸附能力,基于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秸秆有机铜复合材料,同时筛选优化复合材料的应用条件,并应用于农田土壤农药残...
景旭东张凤华王开勇樊华鲁建江
种植模式对新疆特昭垦区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6年
以特昭垦区现有的两个主栽品种为主,以露地和覆膜为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昭垦区油菜种植中,应将青油杂303作为首选,辅之以覆膜栽培,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减少杂草危害等效果,保证油菜夺取高产。
刘文冰唐永清樊华
关键词:油菜
一种含铁秸秆纤维素预聚油脂制备保水包膜肥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新型肥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含铁秸秆纤维素预聚油脂制备保水包膜肥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碱预处理脱除秸秆木质素,得到秸秆纤维素材料在室温下和铁盐通过自然结晶方式制备含铁秸秆纤维素复合材料,通过植物油脂的预聚反应,得到油...
景旭东王开勇张凤华林海琳赵志辉樊华
不同类型钾肥对滴灌甜菜产量及钾肥利用的影响
2023年
甜菜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糖料作物之一,但钾肥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甜菜生产。以不同甜菜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施用不同钾肥类型及不同钾肥用量对土壤钾素迁移、甜菜块根产量、产糖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甜菜的钾肥类型及施用量。试验设置2个甜菜品种(KWS9899、KWS7748)、2种钾肥类型(氯化钾和硫酸钾)、4个钾肥施用量(以K_(2)O计0、105、210、315 kg/hm^(2))。结果表明:(1)在距离滴灌带水平10、20 cm处,两种甜菜均以施用钾肥(K_(2)O)315 kg/hm^(2)时土壤的速效钾迁移量最大,并且氯化钾肥的速效钾迁移量大于硫酸钾肥。同时,两种肥料类型下土壤中的速效钾均在20~40 cm土层中积累。(2)钾肥会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施用硫酸钾肥(K_(2)O 210 kg/hm^(2))的产量与产糖量最高,且两种甜菜钾肥利用效率均随氯化钾肥和硫酸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综上,施用钾肥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进而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了钾肥农学利用率。硫酸钾肥(K_(2)O 210 kg/hm^(2))对甜菜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佳。
张春媛樊华郑陆万马文杰赵永红杨明凤王开勇董心久
关键词:钾肥甜菜块根产量
一种利用葵粕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葵粕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前1~2周将葵粕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依据农田盐渍化程度,确定葵粕施用量,葵粕施用量为20~350kg/亩,撒施葵粕之后对土壤进行...
王开勇王海江张凤华杨乐樊华崔静
不同节间位化学调控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2012年
为给滴灌小麦生产提供科学的调控优化方案,本研究使用当地主栽品种新春6号于2010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进行了单因子试验,从小麦茎秆节间发育状况人手分析化学调控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调控剂能够使滴灌小麦产量提高17%~32%。化学调控剂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开花期株高构成指数以及茎杆各节间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开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从而使小麦结实率比对照提高1 5%~18%。增加节间干物质积累量能够增加滴灌春小麦穗粒数,随着节间位降低增粒效应降低。因此,在滴灌条件下,可通过化学调控剂有效调控同化物在小麦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的转移,促进小麦穗部发育,从而为产量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熊乐马富裕樊华张伟崔静郑重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化学调控
新疆典型生态区不同滴灌配置小麦产量构成因子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调查石河子、巴州和硕、伊犁新源、阿勒泰青河、塔城额敏地区滴灌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特征,旨在探明不同生态区毛管配置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为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管6和1管4毛管配置模式下不同行位间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在干旱区(石河子地区)无论是在1管4模式还是1管6模式下均表现出行位效应,即行1产量显著大于行2和行3;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巴州和硕、伊犁新源、阿勒泰青河、塔城额敏地区)灌溉充足,在关键时期适量灌水可消除行位效应;干旱区(石河子地区)降水量不足,可以通过减少毛管间距和加大灌水量来减小行位效应。
陈锐马富裕崔静樊华程文翰逯瑞强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