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浅谈声音嘶哑和失音的防治体会被引量:3
- 2009年
- 声音嘶哑和失音多由声带本身的病变以及其它部位的疾病影响到声带功能和活动所引起,以急性或慢性咽喉炎最为多见。如果能经常注意咽喉的保健,预防感冒,合理的发声,则发生声音嘶哑和失音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 柳瑞熙赵翠霞安杨江华
- 关键词:声音嘶哑失音病因
- 新疆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的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情况,为预防氨基苷类抗生素致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地区51例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53例维吾尔族听力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而后对阳性患者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有样本中,2例存在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均为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且均有明确氨基苷类抗生素用药史。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及维吾尔族正常人线粒体DNA A1555G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有该突变的个体对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耳毒作用有高度易感性。新疆地区聋哑患者的A1555G突变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江华李彦华盛国强杨利娟李惠武李卉罗永海汪常伟
- 关键词:维吾尔族突变
- 挑治法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听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1-2],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聋、耳鸣、耳内闷胀感等[3]。目前,现代医学[4]对梅尼埃病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包括改善内耳微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轻迷路积水及手术治疗等。中医学认为梅尼埃病多为本虚标实,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法综合治疗。本研究采用挑治法治疗32例梅尼埃病患者,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 张立平罗玲娟马建文何文婷江华魏建华张洪亮
- 关键词:梅尼埃病挑治法眩晕听力
- 试述新疆地区鼾症误诊原因
- 2005年
- 新疆地区由于饮食结构关系,肥胖及鼾症患者较多.由于鼾症尚未引起全社会广泛认识,因此,鼾症的漏诊、误诊屡有发生.患者可能以任何一种症状为主诉就诊,医者有可能误诊为以下几种疾病.
- 李彦华江华魏妍慧
- 关键词:误诊原因鼾症饮食结构
-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GJB2及GJB3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线粒体DNA、GJB2、GJB3 基因突变情况,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人群中上述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汉族耳聋人群的差异.方法 对93名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另选取110名听力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耳聋组中维吾尔族43例,汉族50例;对照组中维吾尔族56例,汉族54例.收集血样,提取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3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针对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点突变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挑选阳性者进一步测序.对83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和98例正常人行GJB2基因测序,其中耳聋组维吾尔族43例,汉族40例,对照组维吾尔族46例,汉族52例.结果 93名患者中检测到GJB3基因33C-T2例、766G-A 2例、357C-T 7例以及798C-T4例.8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其中维吾尔族2例,汉族6例.在耳聋患者中,发现9种GJB2碱基改变:109G-A、233-235delC、79G-A、196G-A、341A-G、564G-A、380G-A、71G-A及35delG.对照组检测到GJB3基因357C-T 4例、798C-T 5例及93C-T 2例.对照组发现9种GJB2基因碱基改变:341A-G、380G-A、457G-A、79-G-A、109G-A、281A-G、21G-T、171G-T及368C-A.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频率在汉族耳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JB2基因79G-A突变在两个民族耳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41A-G突变在耳聋组两个民族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JB3基因798C-T的突变频率无论在耳聋组还是对照组,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新疆地区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检出率较高.GJB3 基因突变并非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该地区GJB2和GJB3突变具有种族和地域性特点.
- 李彦华江华杨利娟徐红霞李卉李惠武罗永海汪常伟邹广华
- 关键词:连接蛋白类
- 手术治疗伴难治性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平面联合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对36例病人行多平面联合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行多道睡眠图监测(PSG)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并比较手术前后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的变化。结果患者夜间的AHI、SaO2<90%的时间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LSaO2明显提高(P<0.01)。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所有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并且所有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超过5 mmHg。术后6个月有31例病人、术后1年有33例病人、术后2年有32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且平均服用药物种类下降,术前36例病人(3.62±0.62)种,术后6个月时(2.83±0.55)种,1年时(2.78±0.72)种,2年时(2.73±0.57)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多平面联合手术可有效改善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
- 马磊热孜叶周海荣江华迟新栋刘远新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难治性高血压
- 喉尖锐湿疣诊断和治疗探讨(附8例报告)
- 2007年
- 江华李彦华段红霞
- 关键词:尖锐湿疣诊断喉部尖锐湿疣喉尖锐湿疣女生殖器
-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蝶腭神经节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刺蝶腭神经节可调控鼻腔交感神经而发挥作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相较于传统针刺及西药,具有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俱佳的优势,但与其进针规范操作有密切关系。目前的研究多将针刺蝶腭神经节与体针及其他针灸疗法的联合使用、针具选择、针刺频率以及疗程等的规范性治疗有关[5],而联用的临床效果评估及安全性均有很大差异。若能进一步探索与其他针灸疗法的配合使用、针具选择、针刺频率及疗程的实施,可为临床运用及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铁玲罗永海汪常伟江华龚建齐亚生江·托乎提
- 关键词:针刺蝶腭神经节变应性鼻炎
- nm23和p5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p53蛋白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nm23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2%,nm2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p53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侵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鼻咽癌组织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改变有关。
- 江华李彦华张朋
- 关键词:鼻咽癌NM23蛋白P53蛋白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 2022年
- 探究《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选取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本科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比较两个班级的理论与技能成绩,并对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龚建齐罗永海汪常伟江华铁玲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