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浙炯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细胞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4篇抗生素
  • 4篇类抗生素
  • 3篇单胞菌
  • 3篇血型
  • 3篇血型不合
  • 3篇造血
  • 3篇糖苷类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苷类
  • 3篇抗生素耐药
  • 3篇抗生素耐药性
  • 3篇假单胞菌
  • 3篇红细胞
  • 3篇干细胞

机构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省中医院
  • 4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16篇汪浙炯
  • 5篇赵金方
  • 5篇谈潘莉
  • 5篇俞颖
  • 4篇朱琳超
  • 3篇严杰
  • 2篇姚轶敏
  • 2篇孙爱华
  • 1篇胡慧瑾
  • 1篇应灵妹
  • 1篇陈益民
  • 1篇姚斌莲
  • 1篇李俊杰
  • 1篇曹毅
  • 1篇夏肖萍
  • 1篇蔡田恬
  • 1篇刘景汉
  • 1篇刘永林
  • 1篇胡玮琳
  • 1篇楼宏强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2015浙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ndesberg法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Landesberg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改进。方法:采集受试者枸缘酸钠抗凝血40 mL,200×g离心10 min,分别吸取血浆层和中间交界层,血浆层分别以200、280、350×g离心10 min,...
赵金方刘永林俞颖李晓芳汪浙炯陈益民DiXuFeng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文献传递
姜黄素重建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学及免疫炎症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治疗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结肠炎组和姜黄素治疗组(DSS+CUR),每组各10只。2%DSS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后用100 mg/kg的姜黄素或磷酸盐缓冲盐水(PBS)进行干预,每天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分离小鼠结肠并测量,并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估,以及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收集小鼠粪便进行16SrDNA Miseq测序和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检测,结肠细胞因子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姜黄素治疗增加UC小鼠结肠长度和改善结肠黏膜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与CON组比较,DSS组小鼠DAI、CMDI、IL-6、IL-17、IL-23水平均显著上升,IL-10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DSS组比较,DSS+CUR组中小鼠DAI、CMDI、IL-6、IL-17、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恢复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增加了阿克曼菌、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和Muribaculum的相对丰度(P<0.05),以及增加肠道内丙酸盐、丁酸盐、色氨酸和甜菜碱的浓度(P<0.05)。结论姜黄素对UC小鼠的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代谢紊乱以及调节免疫失衡,从而改善UC小鼠的肠黏膜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
邹俊李俊杰程芳芳汪浙炯
关键词:姜黄素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耐药性及其与CAP1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以及氟康唑耐药与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45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mRNA(CAP1-mRNA)及其表达产物Cap1p。采用氟康唑浓度递增(4~64μg/mL)的YPD培养液连续培养法了解氟康唑诱导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作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确定CAP1基因与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的关系。结果 134株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MIC≤8μg/mL)、36株剂量依赖敏感(16~32μg/mL)、75株耐药(≥64μg/mL),耐药率为30.6%(75/245)。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菌株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氟康唑敏感菌株(P〈0.05)。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菌株产生耐药性(MIC≥64μg/mL),其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有较高的耐药率。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株产生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与CAP1基因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谈潘莉汪浙炯赵金方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
ABO血型不合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与红细胞输注相关性研究
俞颖汪浙炯朱琳超姚轶敏
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优势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其诱导表达与抑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优势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其携带模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及组氨酸激酶抑制剂氯氰碘柳胺(CLO)抑制其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和E—test检测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携带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分别检测1/4MIC头孢噻肟或青霉素及CLO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6一内酰胺酶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浙江地区61.7%(285/46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285株耐药菌株中,TEM和CTX-M基因检出率(83.2%和75.1%)显著高于KPC、SHV和OXA基因(1.4%~10.2%)(P〈0.01),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68.8%)显著高于单基因(31.2%)(P〈0.01),其中61.4%菌株携带TEM+CTX—M基因(P〈0.01)。除KPC基因外,1/4MIC头孢噻肟和青霉素能诱导89株β-内酰胺酶单基因菌株TEM、CTX.M、SHV和OXAmRNA水平迅速升高(P〈0.01),但可被50~500μg/ml CLO所抑制(P〈0.01)。100gg/ml CLO预处理后,82.8%~85.6%耐药菌株对上述抗生素敏感(P〈0.01),β-内酰胺酶检出率也从95.1%下降至16.1%(P〈0.01)。结论TEM和CTX.M是浙江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优势β-内酰胺酶基因型,并以TEM-1+CTX.M为优势携带模式。低浓度头孢噻肟和青霉素可经细菌二元信号系统上调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但可被组氨酸激酶抑制剂CLO所抑制。
谈潘莉汪浙炯孙爱华严杰赵金方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hoQ//PhoP与外膜蛋白OprH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目的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二元信号系统PhoQ//PhoP及外膜蛋白OprH编码基因,因并确定与二元信号系统PhoQ//PhoP编码基因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
汪浙炯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
文献传递
白色念珠菌CDR基因表达与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调查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情况,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耐药基因的表达与氟康唑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某院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分离保存的221株来自就诊患者的痰、中断尿、粪便和咽拭子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氟康唑MIC值测定。以白色念珠菌18S RNA为内参照,采用RT-PCR技术观察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组在不同氟康唑浓度下CDR1和CDR2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221株白色念珠菌中,有57.47%(127株)对氟康唑敏感,10.86%(24株)剂量依赖敏感,31.67%(70株)耐药。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耐药株组CDR1和CDR2的表达量相对要高于敏感株组(P<0.05)。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耐药株组CDR1和CDR2表达量高于敏感株组。
卜兴胜曹毅汪浙炯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药物敏感性RT-PCR
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0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NS),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淋巴细胞平均体积(LV)、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LS),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WBC≥10×10^9/L肺炎组和WBC<10×10^9/L肺炎组NV、NV-SD、LV、LV-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C、L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WBC≥10×10^9/L肺炎组与WBC<10×10^9/L肺炎组比较,NV和NV-SD明显升高(P<0.05)。肺炎患者NV-SD、LV-SD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350、0.319,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NV-SD和LV-SD诊断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899和0.802,当NV-SD cut-off值为20.52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和0.882;当LV-SD cut-off值为13.36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676。结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其中NV-SD和LV-SD与CRP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应细菌感染。
朱琳超俞颖汪浙炯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VCS白细胞
参丹散结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免疫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参丹散结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免疫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为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奇数为对照组(38例),该组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偶数为观察组(38例),于化疗期间加用参丹散结胶囊。分析2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疗效差异以及免疫差异。结果 (1)化疗后对照组CD4~+下降、CD8~+升高、CD4~+/CD8~+下降,和化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8~+、CD4~+/CD8~+和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化疗后,对照组RR比例为36.84%,低于观察组57.89%(P〈0.05)。(3)化疗后2组中部分患者出现毒副作用,但观察组发生毒副反应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丹散结胶囊可调节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免疫力,控制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
汪浙炯卜兴胜谈潘莉孙菊琴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免疫
问号钩端螺旋体colA基因产物胶原酶活性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血清群colA基因分布和序列保守性、表达产物胶原酶活性以及感染细胞时colA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和产物分泌情况。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法检测我国主要流行的7个问号钩体血清群代表株...
赵金方谈潘莉汪浙炯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胶原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