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莎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古筝
  • 7篇音乐
  • 5篇演奏
  • 3篇艺术
  • 2篇演奏技法
  • 2篇筝曲
  • 2篇文化
  • 2篇流派
  • 2篇美学
  • 2篇民间音乐
  • 2篇技法
  • 2篇古筝流派
  • 2篇古筝演奏
  • 2篇古筝艺术
  • 1篇演奏分析
  • 1篇演奏技巧
  • 1篇演奏家
  • 1篇演奏特点
  • 1篇遗恨
  • 1篇艺术风格

机构

  • 1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涉外经济...

作者

  • 13篇汪莎
  • 2篇马卉
  • 1篇周泉

传媒

  • 3篇艺海
  • 3篇音乐教育与创...
  • 2篇音乐创作
  • 1篇求索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人民音乐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意的栖息——评陶一陌古筝曲《自在云端》的音乐创作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国当代音乐中,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美感受到诸多中国当代音乐家的喜爱为这件乐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徐晓林的《情景三章》、叶小纲的《林泉》、王中山的《溟山》、何占豪的《临安遗恨》等等多部不同风格作品.作曲家陶一陌先生也是这些作曲家行列中的一员,或许是由于妻子是位古筝演奏家的原因.陶一陌创作了多部古筝作品,如古筝协奏曲《体验》、独奏曲《层层水澜》、《风之猎》、《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等,每一部都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古筝这种古老的乐器所包蕴含的特有气质.
汪莎
关键词:音乐创作古筝曲自在诗意《临安遗恨》古筝演奏家
云南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考察及其思考被引量:7
2013年
凤庆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小县城,地处滇西纵谷南部,面积3335平方公里。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为濮人,即百濮,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的祖先,其次是傣族、彝族,再次是白族、回族。明、清两代,汉族大量人迁,苗族、拉祜族和其它民族也相继入境定居。因此,凤庆县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先民们有自己的语言,有优美的山歌和情歌,有多彩多姿的民间舞蹈,有动听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凤庆茶文化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是滇红茶的发源地。
汪莎
关键词:茶道文化音乐春秋战国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判断之美与艺术之美--浅谈康德判断力批判
2013年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美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美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美。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汪莎
关键词: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艺术
古筝流派与民间音乐的流源关系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古筝音乐的流派形成已久,各个流派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土壤中生根发芽,各具特色,缤彩纷呈。本文从古筝流派音乐中的民间曲调入手,对其与古筝流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汪莎
关键词:古筝流派民间音乐
贝多芬《合唱幻想曲》研究分析
2012年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及其唱词等内容的分析,了解时代背景对作曲家创作活动的影响,及音乐家内心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解放个性和建立符合自然的社会秩序的新时代美好愿望和要求。
汪莎
关键词:贝多芬唱词
传统古筝演奏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筝,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由于古筝特殊的构造和形制,被琴码划分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在传统演奏技法中,左右手被分别定位于这两个演奏区,并由此发展出两套相互区别的演奏技法。传统古筝演奏的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活动于琴码的右侧,其主要目的为取音,是古筝发音的动力源。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强弱,包括单音、和音、琶音、历音和持续音五种技法。
汪莎
关键词:古筝演奏演奏特点演奏技法持续音琴码右手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美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四大音乐名剧的光芒下,仍然能够获得世界声誉的优秀音乐剧。它是新近崛起的法语音乐剧的代表,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追新求异的姿态。《巴黎圣母院》不同于英美音乐剧的载歌载舞的形式,它开创了一种歌舞分离、让歌手与舞者各司其职的舞台模式。它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摒弃了那些音乐剧华丽、庞大、歌剧一样的表演氛围,更侧重于音乐本身的旋律、舞蹈演员肢体的配合,再加之舞美精心的设计,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了世界观众的喜爱。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特征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汪莎
关键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筝曲《桃花源》的演奏分析与美学价值探讨
2024年
筝曲《桃花源》是由我国青年作曲家李博受著名演奏家崔晓彤的委托创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桃花源这一充满幻想和理想色彩的世外桃源。本文围绕筝曲《桃花源》的艺术内涵、演奏分析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筝曲《桃花源》不仅在自然美学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取得了成功,同时在传统美学上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意象的再创作,实现了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使古筝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汪莎彭智怡马卉
关键词:古筝《桃花源记》传统文化
古筝乐曲中的民间曲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古筝作为一件民族乐器,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在于乐曲中的民间曲调的运用。本文将从宏观上对古筝乐曲中的民间曲调加以研究,从而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更好的把握作品。
汪莎
关键词:古筝民间曲调
古筝协奏曲《雨莲花开》中的演奏技法与音乐形象解析
2024年
本文研究《雨莲花开》中的传统演奏技法,如右手的托、抹、挑、剔和左手的按、滑、揉、颤,以及现代技法,如快速指序、悬腕短摇和扫弦,揭示了传统筝曲《出水莲》的艺术风韵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雨莲花开》生动地展示了雨中莲花的高洁、肆意、坚韧、不屈、傲然和幽远六种形象,成功实现了古筝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对古筝艺术的情感寄托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筝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广阔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剖析,激励更多古筝演奏者和艺术创作者进行二次创作,推动古筝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汪莎马艾鸾马卉
关键词:古筝传统技法现代技法协奏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