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东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疗效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基因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三维适形
  • 1篇适形
  • 1篇适形放疗
  • 1篇受体
  • 1篇栓塞

机构

  • 5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沈建东
  • 2篇张晓懿
  • 1篇张子文
  • 1篇丘佳明
  • 1篇王文保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学信息(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2022年
对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且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90例病患(所有病患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CT影像诊疗由专人对其进行1.2.3.4的分级。经检查发现,其中中等血供肿瘤36例,富血供肿瘤54例,伴有门脉主干瘤栓7例。不伴有无门脉主干瘤栓42例,基于CT诊断评级下,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肝动脉内插管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做跟踪随访,分析对比介入治疗后各类型原发性肝癌病患的术后生存时间及治疗前后的ALT与AST变化率在各CT分级之间的差异。结果 接受治疗后患者临床满意度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其在术前术后的ALT与AST变化率在各CT分级之间差异明显,同时,CT分级I级与Ⅳ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帮助其减缓肝癌症状,切断肿瘤供血、促进肿瘤坏死,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扩散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疗效;而且有利于减轻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痛苦程度,缩短其治疗时间与恢复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创伤,延长病患存活时间,提高生存率。CT分级,与肝癌介入后肝损高度相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沈建东俞志忠朱红珍王文保张晓懿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
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附50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化疗栓塞;观察组25例,先行化疗栓塞后给予3D-CRT,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4%(21/25),对照组为64%(16/25),1、2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4%、51%,对照组分别为64%、45%。结论化疗栓塞联合3D-CRT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沈建东
关键词:栓塞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结合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分期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2月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8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部位及疾病分期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结直肠癌疾病分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EGF、EGFR、IGF-1、IGFBP-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GFBP-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上述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部位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GF、EGFR、IGF-1、IGFBP-2与结直肠癌的疾病分期均呈正相关,血清IGFBP-3与结直肠癌的疾病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结合蛋白均呈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结直肠癌的疾病分期密切相关,因此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朱红珍沈建东俞志忠
关键词: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BAG-1和IGF-1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AG-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9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BAG-1和IGF-1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同时分析胃癌组织中BAG-1与IGF-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BAG-1和IGF-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8%vs.44.3%和64.6%vs.46.8%)(P<0.05)。BAG-1和IGF-1表达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BAG-1和IGF-1阳性表达组的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胃癌组织中BAG-1与IGF-1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1)。结论 BAG-1和IGF-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两者可能协同促进胃癌进展,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朱红珍张子文沈建东丘佳明
关键词:胃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作用
2022年
分析了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法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晚期消化道肿瘤的98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2500mg/m2标准卡培他滨治疗,将疗程时间设为2周;观察组:49例,使用2000mg/m2规格的卡培他滨治疗,将疗程时间设为3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佳效果,但观察组采用2000mg/m2标准卡培他滨治疗后,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卡培他滨给药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切实提高其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副作用。
沈建东朱红珍俞志忠张晓懿
关键词:晚期消化道肿瘤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法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