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辉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ARS病毒Spike蛋白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构建基于SARS病毒Spike(S)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该重组腺病毒进行初步鉴定和免疫学探讨。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得到全长S蛋白基因,利用Ad5腺病毒系统构建S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S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再用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体诱生情况,从而对该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PCR扩增重组腺病毒质粒外源片段,大小为800 bp,与预期值一致;Western blot和IFA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rAd-S)表达S蛋白能被马抗SARS血清识别;ELISA检测结果显示,rAd-S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抗体。结论重组腺病毒系统成功表达了SARS病毒S蛋白,免疫小鼠产生S蛋白特异的抗体。
- 郑尚永张冬梅曹毅张青峰沈璐辉潘卫庆
- 关键词:SARSSPIKE蛋白重组腺病毒疫苗
- ELISPOT检测HLA-A*0201转基因小鼠对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候选抗原的CTL应答
- 2006年
- 用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多表位候选抗原PfCP-3tcl(含有1个HLAA*0201限制的CTL表位YLNKIQNSL)免疫人白细胞抗原复合体(HLA)A*0201(HLA-A*0201)转基因小鼠,再用鼠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吸附斑点法(ELISPOT)检测该转基因小鼠特异性CTL应答,尝试在转基因实验动物中建立评价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候选抗原CTL应答的方法。结果显示该候选抗原中含有的CTL表位在转基因小鼠体内激发出了特异性的CTL应答,表明该CTL表位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能够正确地加工和递呈。
- 钱锋张青锋沈璐辉潘卫庆
- 关键词:恶性疟细胞毒T淋巴细胞ELISPOT检测
- 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X-PRT)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3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HGXPRT+ISA720实验组、HGXPRT+福氏佐剂试验组、ISA720对照组、福氏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等5组。HGXPRT(50μg/200μl)经小鼠后腿皮下免疫3次,间隔3周。每次免疫后2周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分析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于末次免疫后10d,各组小鼠经腹腔攻击感染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05个,继而每隔1d采尾血制薄血片,观察原虫感染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组蛋白HGXPRT经与佐剂乳化后免疫的小鼠均诱导出针对HGXPRT的体液免疫应答,3次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105以上,而两佐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未产生特异性抗体。经HGXPRT诱导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HGXPRT抗原。经约氏疟原虫致死株攻击感染后4d,两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疟原虫感染高峰相比实验组提前1d。HGXPRT+ISA720实验组平均原虫率(29.3%)明显低于ISA720对照组(70.0%)和空白对照组(70.0%)(P<0.05);HGXPRT+福氏佐剂实验组平均原虫率(51.0%)亦明显低于福氏佐剂对照组(60.7%)与空白对照组(70.0%)(P<0.05)。结论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对小鼠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的抗体能识别恶性疟原虫HGXPRT天然蛋白,并对疟原虫攻击感染后的小鼠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 肖景莹张冬梅蔡连顺沈璐辉潘卫庆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毕赤酵母免疫原性约氏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