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绿瑛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化疗
  • 1篇地西他滨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比较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序贯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4篇福建省漳州市...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漳州市医院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沈绿瑛
  • 4篇林聪猛
  • 3篇叶宝国
  • 1篇林达义
  • 1篇唐海涛
  • 1篇尹俊杰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2018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漳州市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予硼替佐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高。
沈绿瑛林达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序贯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序贯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地西他滨低剂量5 d治疗模式,B组采用地西他滨低剂量3 d治疗模式,比较2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血液参数、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结果 2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血液参数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化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 <0. 01)。结论地西他滨低剂量5 d方案的化疗效果优于3 d方案,且不会延长血小板、白细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亦无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绿瑛
关键词:地西他滨低剂量化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培门冬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6年7月115例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其中PEG-ASP一线治疗患者54例为PEG-ASP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一线治疗患者61例为L-AS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指标包括完全缓解(CR)率、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PEG-ASP组与L-ASP组患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1.85%和47.54%,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00%和69.64%,总生存率分别为92.00%和89.29%,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G-ASP组患者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组(P<0.05)。结论培门冬酶作为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药物,其治疗效果与L-ASP相当,但含PEG-ASP的治疗方案引起肝功能损伤和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在成人ALL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沈绿瑛林聪猛林达义
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化疗安全性
以皮肤浸润为复发症状的APL3例被引量:2
2002年
沈绿瑛叶宝国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皮肤浸润APL
BEP与CBV化疗方案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BEP与CBV化疗方案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市两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治疗并经自体干细胞移植的177例复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患者采用BEP方案(BEP组),88例患者采用CBV方案(CBV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移植的平均时间、4年总生存率(OS)与无进展生存率(PFS)、住院时间及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40.8(1-60)个月,移植后CBV组血小板数大于50&#215;109 L-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EP组(P=0.045)。移植后,BEP组与CBV组患者的缓解率(98.9%vs.97.7%,P=0.083)、4年OS(80.9% vs.72.7%,P=0.755)、PFS (73.0% vs.63.6%,P=0.668)与住院时间(13(10-24)vs.13(10-42),P=0.655)比较均无显著差异。BEP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BV组(P=0.01)。结论 BEP预处理方案对AHSCT患者的疗效与使用CBV方案相当,BEP方案可导致患者更高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林聪猛沈绿瑛唐海涛尹俊杰
关键词:自体干细胞移植毒性疗效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及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4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蒽环类药物(ATC)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向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4例初发APL患者均符合FAB分型诊断标准,其中25例行荧光原位免疫杂交(FISH)检查PML-RARd融合基凶均为阳性。均以ATRA+As2O3双诱导,自细胞〉15x10^-9/L时,加用ATC,达完全缓解(CR)后,每月以ATC联合阿糖胞苷(Ara-C)化疗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继以ATC联合化疗、ATRA、As2O3序贯。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4例APL患者,早期死亡1例(诱导治疗1周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颅内卅血),43例达CR,CR率97.73%,获得CR的时间(273±5.2)d,43例目前均持续CR,25例初诊时PMI-RARd融合基因阳性者,巩固化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TRA与As2O3联合ATC治疗APL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沈绿瑛叶宝国林聪猛林达义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蒽环类药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性,46岁,16年前因“反复皮肤青紫伴鼻出血,齿龈出血”就诊我科,当时无发热、骨痛等,体检:皮肤见多处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多次血常规:wBc(4.3~8.7)×10^9/L,Hb(126~153)g/L,Plt(3~26)×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大致正常,巨核细胞125个,幼稚巨核细胞0.06,颗粒巨核细胞0.94;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脾稍大,4.1cm×11.0cm。
林聪猛叶宝国沈绿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