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祥
- 作品数:63 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全球化在推动国家安全内涵拓展的同时,亦催生了科技安全的兴起,并且在国家安全的构成中科技安全的作用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国家科技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科技化,包含了以科技系统为目的和以科技为手段的综合安全态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积极的应对之策,强化我国的科技安全,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稳固的支撑和有效的保障。
- 潘正祥杨迎会
- 吴汝纶与我国近代教育创新被引量:3
- 2004年
- 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 ,在清朝末年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 ,提出了兴“西学”、废科举、办学校的主张。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对推进我国近代教育创新功不可没。
- 潘正祥胡珺
- 关键词:吴汝纶中国近代教育史清朝末年废科举
- 科研不端行为“气泡核聚变”案的前因后果
- 2011年
- 震惊世界的"气泡核聚变"科研舞弊案,之所以能够出台并持续6年之久,与权威杂志未能坚持"最高检验标准"强行刊登、著名学府调查处理时的放任与姑息以及知名科学家用错误掩盖失误,有着密切关联。
- 潘正祥蔡甜
- 关键词:科研不端行为
- 全球化与国家科技安全被引量:12
- 2007年
- 全球化是国家科技安全兴起的重要时代动因,正是在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科技安全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命题日益突出。同时,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科技安全面临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国家科技安全关系到民族的兴衰荣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面对全球化对国家科技安全产生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具有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应对。
- 潘正祥杨迎会
- 新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面面观被引量:1
- 2009年
- 进入新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安全互助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欧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潘正祥昝赟
- 关键词:中俄关系
- 致命的蜕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执政能力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苏共亡党亡国亡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执政能力出现了致命的蜕变:执政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苏共的执政迷失了正确的航向;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经济建设纲领,恶化了苏联的经济,大大弱化了苏共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建设无序又无为,一个原本集中统一的执政党演变为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毫无战斗力的乱哄哄的“俱乐部”。执政能力的衰减和衰竭,使苏共最终完全丧失了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本钱与资格。
- 潘正祥谭晓林
-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苏共执政能力
- 论国家发展理念演变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深度影响——基于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解析
- 2009年
-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轰轰烈烈,硕果累累,十月革命胜利仅七十余年,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便轰然倒塌。回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重要内容。反思历史,可以发现苏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国家发展思想方面的不足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思想更能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路标。
- 潘正祥许正华
- 关键词:实事求是
- 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与中国国家利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全球气候变暖极有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成为国际社会的交通新动脉、财富新源泉、战略新高地与科研新平台。这些广泛而深刻变动的战略价值必将把北极变成大国博弈的新棋局,而中国则是北极战略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
- 潘正祥郑路
- 对生态红线管理的哲学思考被引量:3
- 2014年
- 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提出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划定生态红线。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出发,对生态红线的提出以及如何划定、怎样严守进行哲学思考,发掘其中的哲学内涵,对深化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红线这一重大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 朱逸凡潘正祥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
- 中苏友好时期的几个是非问题——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几个观点
- 2000年
- 本文依据丰富可靠的史料 ,认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出的苏联想把新中国排斥在联合国门外 ,中苏在朝鲜停战问题上意见相左 ,中国对斯大林的逝世感到庆幸等观点值得商榷 ,因为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
- 潘正祥胡羡敏
- 关键词:毛泽东斯大林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