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春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黑人
  • 4篇《宠儿》
  • 3篇英语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汉
  • 2篇人性
  • 2篇奴隶
  • 2篇母亲
  • 2篇母亲形象
  • 2篇《最蓝的眼睛...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意合
  • 1篇意合法
  • 1篇英汉互译
  • 1篇英汉句法
  • 1篇英汉语
  • 1篇英汉语言
  • 1篇英语词义
  • 1篇英语教学
  • 1篇幽默

机构

  • 12篇盐城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焦春艳

传媒

  • 4篇盐城师范学院...
  • 3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松辽学刊(社...
  • 1篇邢台职业技术...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林区教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找迷失的自我——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
2011年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种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通过对黑人女性由迷失自我的奴隶向拥有自我和独立主体的自由人迈进的艰难过程的讲述,展现了黑人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焦春艳
关键词:奴隶自我黑人女性
大学英语完形填空初探
2002年
本文从完形填空的由来、目的、设题形式、设题方法、考核内容、试题特点和考生对完形填空的态度七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完形填空试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
焦春艳
关键词: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大学英语
英语词义的文化差异
2004年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差异在词汇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对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词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涵义。本文将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出发,就英汉语言中词汇的内涵意义、联想意义和词义空缺三方面进行分析。一、内涵意义不同什么是词的内涵意义?《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上说:涵义是指"the implication of a word,a part from its primary meaning"。《新编韦氏大学词典》
焦春艳
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英汉语言涵义跨文化交际学
浅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象征手法
2011年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花、老房子、艾米丽这几个象征意象的具体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篇小说以及福克纳的其他作品。
焦春艳
关键词:象征手法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心灵的感动与关怀——浅谈《警察与赞美诗》的宗教美学思想及人文主义关怀被引量:5
2006年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欧.亨利式的结尾、含泪的微笑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特色。文章从宗教和人性的角度对这篇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魅力进行了新的剖析和解读。
焦春艳
关键词:宗教人性
《最蓝的眼睛》中的三位母亲形象
2013年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刻画了三位各不相同的母亲形象:佩科拉的母亲波琳的母性完全扭曲,成为白人文化的忠实奴隶;杰拉尔丁厌恶自己的黑人身份,处处模仿白人的生活方式却始终无法融入白人社会,最终沦为黑白文化的边缘人;克劳迪娅的母亲麦克蒂尔太太坚守自己的黑人身份和黑人文化,她的浓厚的母爱使得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
焦春艳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母亲黑人社区
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
2011年
文章以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郑树棠主编)为例,把中国古典诗词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尝试"中西合璧"教学,以期从古典诗词这一新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作一点尝试和探索。
焦春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古典诗词
建构黑人女性主体三部曲——从《最蓝的眼睛》《秀拉》到《宠儿》被引量:4
2012年
托尼·莫里森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经验,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讲述她们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的身心重创,以至于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通过《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三部作品,作者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从丧失、觉醒反抗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
焦春艳
关键词:觉醒
母爱的悲歌——浅析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亲形象被引量:1
2011年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讲述了在黑暗残酷的奴隶制下被扭曲了的母爱:贝比·萨格斯爱得迟钝而麻木;塞丝的母亲爱得放纵而毁灭;塞丝爱得浓烈而疯狂。《宠儿》成了一部书写黑人奴隶母爱悲歌的不朽力作。
焦春艳
关键词:《宠儿》母爱奴隶
《宠儿》中黑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讲述了女主人公塞丝出于浓厚的母爱,为了不让女儿遭受非人的奴隶制折磨而不得已杀死她的故事。描述了塞丝和黑人群体之间一波三折的复杂关系,从最初的团结友爱到妒忌非难,再到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归黑人群体怀抱。充分说明了黑人群体在黑人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精神自由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焦春艳
关键词:宠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