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思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乙烯
  • 2篇乙烯醇
  • 2篇污染
  • 2篇烯醇
  • 2篇聚乙烯
  • 2篇聚乙烯醇
  • 2篇环境风险
  • 2篇环境风险评价
  • 2篇降解
  • 2篇苍白杆菌
  • 1篇毒性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有机化工
  • 1篇幼苗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幼苗
  • 1篇植物毒性
  • 1篇致癌
  • 1篇致癌物
  • 1篇速率

机构

  • 5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熊思
  • 4篇林爱军
  • 3篇李强
  • 2篇魏连爽
  • 2篇卢晓维
  • 1篇宋亮
  • 1篇李秀金
  • 1篇杨晓进
  • 1篇邹德勋
  • 1篇赵越
  • 1篇田雪
  • 1篇冯文龙

传媒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固定化苍白杆菌PW降解芘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混合载体,采取包埋法固定化苍白杆菌PW,降解培养基中的芘.在实验中分析了固定化载体浓度对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绘制出固定化PW菌和游离菌降解芘的动力学曲线,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分析了pH值和温度对PW菌降解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好,机械强度提高;随着聚乙烯醇的浓度的提高,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变差,机械强度提高;在同样的条件下,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效果要优于游离菌;固定化PW菌降解芘的最适pH为6.5~7.5,最适温度为30℃左右.
李强候光胜林爱军杨晓进魏连爽熊思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精馏残渣组分分析及其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为评估聚乙烯醇生产中精馏残渣组分及其环境污染风险,为此类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采集华东某聚乙烯醇生产企业的精馏残渣,分析其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含量,并评估其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精馏残渣主要来自生产环节中的醋酸乙烯精制工段,残渣中的有机物组分主要为醋酸及其他有机酸类,其中醋酸的相对含量达到63.47%;残渣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Zn、Ni和Cr,其含量分别为404 537 mg·kg-1,8 654 mg·kg-1和5 084 mg·kg-1。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残渣中有机物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而重金属污染严重,同时有很高潜在生态风险。精馏残渣中的主要环境污染风险因子为醋酸、Zn和Ni。
卢晓维冯文龙熊思李秀金邹德勋林爱军
关键词:聚乙烯醇环境风险评价
重庆地区有机化工精馏残渣污染特性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在有机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精馏分离技术获得有用产品或中间产物的同时,大多还会在塔釜产生一定量的残渣或者残液,其中常含有较多杂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在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常称其为精馏残渣(HW11)。随着有机化工行业的发展...
熊思
关键词:特征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致癌物
文献传递
铜污染对玉米幼苗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Cu处理玉米幼苗,分析了Cu毒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和体内氧化损伤情况,并采用分步提取技术研究了玉米幼苗地上部分中Cu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加Cu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并引起肉眼可见的伤害.铜胁迫导致玉米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系统中酶活性的变化,在本研究的Cu处理质量浓度范围(5~160 mg/L)内,随着Cu质量浓度的增加,幼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铜胁迫还会导致植物体内的氧化损伤,丙二醛含量随Cu处理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玉米幼苗累积的Cu在体内以不同的化学形态分布,通过体内结合机制降低体内Cu的移动性是玉米幼苗抵抗Cu污染危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熊思林爱军宋亮魏连爽李强
关键词:植物毒性CU形态分析
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中苍白杆菌PW对芘的降解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为降低PAHs对微生物的毒性,促进PAHs的降解,采用TPPB技术(two-phase patitioning bioreactor,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对芘进行降解,研究了不同有机相(硅油、十二烷、十一醇、癸烷、十六烷、十八烷)、ρ(芘)、φ(有机相)和扰动速率对芘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有机相)为10.0%、ρ(芘)为100~1 000 mg/L时,T0(纯水相)及T1(水-硅油)、T2(水-癸烷)、T3(水-十二烷)、T4(水-十一醇)、T5(水-十六烷)和T6(水-十八烷)体系中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2.5%~13.9%、69.3%~20.1%、79.6%~23.3%、81.9%~26.9%、86.7%~28.1%、87.7%~34.1%、89.6%~27.4%.ρ(芘)较低时,TPPB抑制了芘的降解;ρ(芘)较高时,TPPB则能促进芘的降解.6种有机相中,十六烷对芘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优.最优φ(有机相)的确定和ρ(芘)有关,ρ(芘)为200 mg/L时,最优φ(十八烷)、φ(十六烷)、φ(十一醇)分别为5.0%、2.5%和5.0%;ρ(芘)为1 000 mg/L时,其均为20.0%.液体扰动速率的提高能促进芘的降解,液体扰动速率为50~200 r/min时,T6和T5体系中的芘的降解率分别为50.1%~75.6%和54.1%~79.1%.研究显示,TPPB技术是一种潜在治理高浓度PAHs污染的有效途径,TPPB的优化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李强赵越田雪熊思卢晓维林爱军
关键词: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