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简析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让我痛哭吧》片段
- 2011年
- 《让我痛哭吧》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声乐作品,选自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巴洛克风格盛行于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华丽的花腔和抒情委婉、连绵不断的悠长乐句,是这类作品艺术风格和高度技巧的显著标志。
- 王一涵
- 关键词:亨德尔
- 简析二胡音乐家刘天华与华彦钧的音乐影响
- 2011年
- 深沉悠扬的《二泉映月》、高亢激昂的《光明行》、幽邃意境的《听松》、耳熟能详的《除夜小唱》等都是优秀的二胡曲目。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本文对两位音乐家及音乐影响进行介绍和比较与同行共勉。
- 王一涵
- 关键词:二胡音乐家音乐影响
- 寻找“声音的宝贝”:朱哲琴民族音乐“亲善”之旅
- 2012年
- 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驻华代表处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的朱哲琴,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云南、贵州、西藏、新疆、内蒙古五个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来采集原始的音乐最本初的声音的宝贝。作者选取贵州、云南和新疆这三个地区记录朱哲琴的足迹及自己对其“亲善”之旅的遐想。
- 王一涵
- 关键词:朱哲琴民族音乐原始音乐
- 刘天华、华彦钧的二胡音乐与当今二胡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趋势
- 2013年
- 二胡的历史悠久,从唐代已出现的“奚琴”到“胡琴”的转变,由合奏乐器再变成现代社会具有魅力的独奏乐器。这样的过程使得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更具时代特色。二胡演变为独奏乐器,要归功于现代二胡学派的创始者刘天华先生和丰富二胡音乐情感的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先生,而二胡音乐的流传与发展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刘天华先生和华彦钧先生对二胡音乐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入手,指出当今二胡音乐继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王一涵
- 关键词:华彦钧二胡音乐
- 中学音乐教学优劣感悟
- 2014年
- 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音乐教育逐渐被重视,懂得欣赏音乐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同样可以给人的听觉带来享受,因此中学音乐课决定了音乐情感传达的对错,而中学音乐教师只有用评断优劣音乐课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才能在实践中进步并将真正的审美体验带进中学音乐教育课堂。
- 王一涵
-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教师素质
- 论音乐文献学——古典音乐文献梳理方法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古典文献起源很早,古典音乐文献学也是其中一个分支,而中国音乐艺术存在的独异方式决定了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资料以古典音乐文献为基准,由于中国古典音乐资料的缺失即没有音像资料的保存,于是音乐文献给中国古典音乐的考古、梳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阅读大量的古典音乐文献成为现代人获知古代音乐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 王一涵
- 关键词:《史记》
- 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看中西音乐的审美观被引量:1
- 2015年
- 中西方不同的音乐审美造就了音乐传承的形色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口传心授是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传承方式,因此西方音乐美学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无法正确体现或表达音乐固有的思想感情,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便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
- 王一涵
- 关键词:口传心授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西方音乐美学
-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背景及赏析
- 2012年
-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 王一涵
- 关键词:人生境遇《病中吟》赏析
- 论冯梦龙《山歌》文词的音乐性
- 2016年
- 在当今学术探究中,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是否是无声的"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定视:中国古代音乐史相对于西方古代音乐史而言是无声的,所存留的史料中没有丰富的音响资料,因此无法提供给后人一种听觉的享受;而对于这一认知,中国音乐史的理论家表明自己积极的态度: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有声性研究可以从中国古代丰富的语言及文字文化入手。本文选取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所作《山歌》一书中的某段文词,通过中国的文字语言文化韵律阐述文词语言文字的有声性。
- 王一涵
- 关键词:《山歌》
- 艺术中的审美理想认识
- 2011年
- 艺术丰富多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世界也正因为艺术的存在而拥有值得人们去探索的无限魅力。作者选取两种不同的时期和两种不同地域的艺术审美,来阐述对艺术审美理想的认识。
- 王一涵
- 关键词:艺术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