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墨经
  • 7篇方言
  • 4篇《墨经》
  • 4篇毕节方言
  • 3篇地名
  • 3篇训释
  • 3篇文化
  • 3篇名词
  • 2篇语言接触
  • 2篇黔西北
  • 2篇历史层次
  • 2篇汉语
  • 1篇地名考
  • 1篇多维度
  • 1篇多维度审视
  • 1篇修辞
  • 1篇修辞观
  • 1篇修辞实践
  • 1篇疑难字
  • 1篇彝语

机构

  • 12篇毕节学院
  • 3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15篇王兆春
  • 3篇明茂修
  • 3篇谭本龙
  • 3篇张仁明
  • 1篇黄朵
  • 1篇王洁

传媒

  • 10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
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对《墨经》进行的探讨,是墨学研究应有的一个方向。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关于'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可变性'和'不变性'的讨论,与《墨经》中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有着某种相似性。
王兆春
文献传递
毕节方言中的彝语地名讨论被引量:1
2010年
毕节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时表现为多语源重叠的历史层次;在地名覆盖下的语言底层中,存在着重要的语言发展史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毕节汉语方言地名中存在大量源于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这是频繁的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影响最终会溢出语言本身,进入社会风俗与民族文化的领域。
王兆春
关键词:历史层次语言接触民族文化
《墨经》疑难字研究(三)——兼及《汉语大字典》编纂疏漏
2014年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笔者以"■"、"■"、"■"、"■"四字为例,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并结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指出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指出这些字最恰当的意义,为《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张仁明王兆春
关键词:墨经疑难字训释汉语大字典
《墨经·大取》训释失误例正被引量:1
2014年
《墨经·大取》的注释是解读《墨经》全篇的一把"密钥"。对《墨经·大取》的注解、全译等,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并未全部得以解决。其中句读、字词的增删、语句的错乱及研究者或大胆臆测或因循旧说等等问题,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墨学研究的步伐不应该因此畏难不前,而要"不恶危难",让《墨经·大取》的训释实至名归,符合本义。
王兆春张仁明
关键词:释义辨正
《墨经辞典》简介
<正>王力先生说过,要写一部汉语史,必须作断代的研究,作专书的研究。汉语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做得很不够,必须写出专书辞典、专书语法。我们的编撰专书辞典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为汉语史的研究(尤其是对研究先秦词汇语法)提供确凿的实证...
张仁明王兆春黄朵
文献传递
毕节方言词语法化倾向初探
2011年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王兆春
关键词:毕节方言语素词义语法化
毕节地名词的历史层次与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4年
毕节方言地名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探寻毕节方言地名词的历史层次,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毕节方言地名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涵盖秦汉、明清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是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王兆春
关键词:毕节方言地名文化城镇化
黔西北方言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15年
黔西北方言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发表了许多高水平高层次的文章及专著,获批了一些层次较高的课题。但局限也非常明显,研究地域还远没有覆盖整个毕节市,且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因此,黔西北方言研究的内容及方向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向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现实价值延伸,并应建立跨学科的研究理论体系,这样,才能走出更宽广的道路。
谭本龙王兆春明茂修
关键词:黔西北方言
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的新价值——以毕节特色旅游为视角
2015年
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具有词源多样性特色、风俗语义特色,既有方言研究的意义,也有文化研究的价值,对打造毕节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节生态人文旅游的发展战略,需要高于旅游业的视野。毕节方言地名特色词反映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人文内容,是特色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兆春谭本龙明茂修
关键词:方言旅游
论黔西北方言特色词汇文化意蕴的教育张力被引量:2
2016年
黔西北方言中的特色词汇——俗语、俚语、歇后语等,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它从不矫揉造作,极富亲和力、鼓舞性和幽默感,往往能通过通俗质朴的语言风格,或教育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或对丑恶现象进行了鞭挞,或要求青年人尊老爱幼,或告诫成年人不要抱残守缺,寄寓了朴实的真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功能。
谭本龙王洁王兆春明茂修
关键词:黔西北方言文化意蕴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