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可新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基因
  • 2篇高危
  • 2篇HPV感染
  • 2篇HTERC基...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状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状病毒
  • 1篇子宫
  • 1篇子宫颈
  • 1篇子宫颈癌
  • 1篇子宫颈癌筛查
  • 1篇危型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篇王可新
  • 2篇孙宇辉
  • 1篇官莹
  • 1篇卢美松
  • 1篇汤小晗
  • 1篇赵璐
  • 1篇郑建华
  • 1篇邓锁

传媒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液基细胞学、HPV检测、TERC和C-MYC基因扩增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联合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HPV检测、TERC和C-MYC基因扩增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联合诊断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05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822例,采用液基细胞学、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王可新
高危HPV感染及hTERC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及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05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445例,采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法(SPR)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分别检测高危HPV和hTERC的表达情况,对任一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炎症对照组45例,CIN组33例及宫颈癌组6例。结果:单一型HPV29例,多重型26例,最常见为HPV16型合并的二型感染(17例)。在炎症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中多重高危HPV比率为17.78%、28.57%、44.44%、50.00%、66.67%,与炎症对照组比较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14.29%、61.11%、75.00%及100%。CIN组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表达与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CINⅡ及以上各组差异明显。多重HPV感染与hTERC表达呈中等正相关(r=0.462,P<0.01)。结论:随着宫颈病理类型分级升高,HPV感染及hTERC基因表达率升高,hTERC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危HPV感染与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关系密切,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王可新孙宇辉赵璐官莹郑建华
关键词:HTERC基因人乳头瘤状病毒宫颈癌
高危HPV感染及hTERC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及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 1年05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445例,采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法(SPR)及荧光原...
王可新孙宇辉
防粘连膜联合宫内节育器用于宫腔粘连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防粘连膜联合宫内节育器用于宫腔粘连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55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根据术后不同预防粘连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防粘连膜+宫内节育器,对照组患者采用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治疗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为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36.0%,对照组患者为3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粘连膜联合宫内节育器用于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改善月经情况,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吴华颖邓锁汤小晗王可新卢美松
关键词:宫腔粘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