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植硅体
  • 1篇植物
  • 1篇湿地
  • 1篇泥炭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环境指示意义
  • 1篇禾本科
  • 1篇禾本科植物
  • 1篇方差分析
  • 1篇北部
  • 1篇表土

机构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王婷
  • 3篇介冬梅
  • 2篇李楠楠
  • 2篇李荣麟
  • 2篇王刘奎
  • 2篇郭梅娥
  • 2篇刘利丹
  • 2篇刘洪妍
  • 2篇葛勇
  • 1篇乔志和
  • 1篇刘艳萍
  • 1篇王铎霖
  • 1篇王培明

传媒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白山区典型禾本科植物植硅体形状系数被引量:10
2013年
运用植物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不同禾本科植物在亚科和种的水平上进行分类,可为深入理解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提高古植被重建精度提供参考。本文选取长白山常见的10种禾本科植物,对其叶片进行植硅体分析,共统计并鉴定植硅体3037粒,对其中哑铃型、棒型、尖型、齿型、鞍型和硅化的气孔等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在亚科水平和种的水平上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3个亚科之间的形状系数SF_4相差较大,故据SF_4的平均值可在亚科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区分。上述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在亚科水平上判别分析的正确率可达88.51%,且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根据典型亚科植硅体形状系数所建立的判别方程是有效的;利用哑铃型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则可以将黍亚科的植物区分到种,其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总的正确率为73.12%;根据棒型、尖型和齿型植硅体的7个形状系数也可以将早熟禾亚科的植物区分到种,其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正确率分别为60.87%,59.21%和87.07%。因此,通过典型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植物进行分类,不但可以提高禾本科植物在亚科水平上分类的精确度,还可以根据植硅体的形状系数对禾本科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刘洪妍介冬梅刘利丹李楠楠王婷乔志和
关键词:植硅体
东北长白山区北部虎山泥炭剖面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长白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区域,将其中的泥炭地作为信息载体来获取气候信息对恢复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植硅体的抗腐蚀和产量高等特点为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了长白山区北部的虎山泥炭剖面为典型剖面,对其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根据虎山剖面植硅体图谱分析认为:该地区2 515 aB.P.以来气候以寒冷为特征,在寒冷气候的背景下该区域经历了五个相对冷暖的波动阶段。通过对虎山剖面的植硅体组合特征的研究,发现根据植硅体组合反演的古环境规律与孢粉分析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虎山泥炭剖面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植硅体类型的大小与温暖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李荣麟介冬梅刘艳萍葛勇郭梅娥王婷王刘奎王铎霖
关键词:植硅体泥炭
长白山区湿地表土植硅体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7
2012年
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湿地表土中的植硅体分析是恢复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选取长白山区的桦南到哈尼一线的6处湿地表土,并采用PCA和CA分析植硅体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温度因子是造成长白山不同湿地表土植硅体组合差异的第1环境因子,且植硅体的种类和含量与采样点上覆植被、湿度与海拔等环境条件都存在相关性。结合方差分析和植硅体大小变化趋势分析曲线可以看出,不同表土中符合方差分析条件的植硅体类型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总体来看,长白山区6处湿地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温暖指数和植硅体的大小差异较显著,说明植硅体大小及其组合对温度都有较敏感的响应。
郭梅娥介冬梅葛勇王婷李荣麟王刘奎王培明刘洪妍刘利丹李楠楠
关键词:湿地方差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