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地闪
  • 7篇正地闪
  • 4篇预击穿
  • 4篇闪电
  • 4篇击穿
  • 3篇触发
  • 2篇大兴安岭林区
  • 2篇电荷结构
  • 2篇林区
  • 2篇雷达
  • 2篇雷电
  • 2篇光度计
  • 2篇光纤
  • 2篇光学成像
  • 2篇负地闪
  • 2篇高塔
  • 2篇成像
  • 1篇电荷
  • 1篇多通道
  • 1篇中尺度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13篇王志超
  • 7篇郄秀书
  • 6篇刘明远
  • 4篇王东方
  • 3篇蒋如斌
  • 3篇王宇
  • 2篇刘冬霞
  • 1篇肖现
  • 1篇潘伦湘
  • 1篇杨静
  • 1篇王彩霞
  • 1篇宣越健
  • 1篇吴学珂
  • 1篇武智君
  • 1篇田野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闪电网的初步定位结果及定位精度检验
本文介绍了2013年夏季北京闪电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BLNET)的网络构成及定位算法,利用多站同步的快天线资料,对2013年7月7日至7月8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的地闪和云闪分...
王宇郄秀书王东方刘明远王志超蒋如斌
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
文献传递
正地闪触发高塔上行闪电的观测研究
高速摄像和同步的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一次由附近自然正地闪云内放电过程触发产生的高塔上行闪电,分析发现高塔上行正先导发生在相关的正回击之前79.92ms,正回击接地点距高塔距离为5.77km.同时分析得到上行正先导2-...
王志超蒋如斌郄秀书
关键词:正地闪
大兴安岭地区正地闪的预击穿特征分析
利用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电快电场变化多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89次可分辨预击穿的正地闪,发现正地闪的预击穿过程在波形上表现为典型的双极性脉冲序列,根据其双极性脉冲前半周期极性的不同分为S(Sam...
王志超王东方刘明远
关键词:正地闪
一次自然双极性闪电过程的多手段同步观测
报道了对一次双极性闪电过程的多手段同步观测研究,包括高速摄像(3200fps),快慢电场,宽频(3-300 kHz)磁天线等.闪电包含一次正回击和三次继后负回击,四次回击共用一个通道来对地释放电荷.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该闪...
田野陆高鹏王志超张鸿波蒋如斌刘明远孙竹玲郄秀书
关键词:电荷结构触发机制观测数据
正地闪和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对比被引量:7
2014年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ms、55.4ms、56.0ms、8.8μs和111.0μs,几何平均值为3.7ms、35.6ms、36.5ms、7.4μs和98.2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ms、75.6ms、77.3ms、11.5μs和297.3μs,几何平均值为3.0ms、57.8ms、60.0ms、10.0μs和217.9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IntermediateLeader,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王宇郄秀书王东方刘明远王志超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被引量:6
2013年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武智君郄秀书王东方宣越健刘明远王志超
关键词:雷暴负地闪大兴安岭林区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辐射源分布特征及云内电荷结构讨论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3日发生于北京的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并讨论了电荷结构,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飑线的前部线状强回波区域内,仅在消散阶段在层云降水回波内发生的闪电数目明显增加.通过闪电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闪电与对流降水整体相关系数达到了0.82,云闪与对流降水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76,表明闪电的发生与雷暴云内动力和微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基于闪电的辐射源分布特征,讨论了飑线内电荷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飑线成熟阶段,闪电辐射源密度的分布呈现出双层结构的分布特征,下部的闪电辐射源中心位于4 km高度处,上部的辐射源中心位于11 km高度处,根据闪电双向先导的传输方式,闪电辐射源密度高值区对应于负先导在正电荷区的传播,飑线对流云区内总体呈现出中间为负电荷区,上部和下部分别为正电荷区的三极性的电荷结构:上部正电荷区位于10—12 km高度处,中部负电荷区位于8—10 km高度处,下部正电荷区位于4—7 km高度处.
刘冬霞郄秀书王志超吴学珂潘伦湘
关键词:飑线电荷结构
正地闪触发高塔上行闪电的观测研究
利用高速摄像和同步的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一次由附近自然正地闪云内放电过程触发产生的高塔上行闪电,分析发现高塔上行正先导发生在相关的正回击之前79.92 ms,正回击接地点距高塔距离为5.77 km。同时分析得到上行正...
王志超蒋如斌王彩霞王宇郄秀书
关键词:正地闪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上方的Sprite放电现象及其对应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低光度相机首次观测到了2013年7月31日华北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上空产生的中高层Sprite放电现象。结合闪电定位、天气雷达等同步观测,对一次MCS诱发的Sprite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应的母体闪电和雷暴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除发现了2例圆柱型、3例胡萝卜型和1例舞蹈型Sprite外,还发现了2例发光主体发育不完全的Y字型Sprite。估算的Sprite的底部平均高度低于61.8±3.5 km,顶部平均高度为84.3±6.8 km。Sprite持续时间算术平均值为25.7±9.8 ms,几何平均值为24.4 ms。Sprite的母体闪电均为正地闪,峰值电流在+62.5^+106.2 k A之间,算术平均值为+77.1±22.2 k A,是本次MCS所有正地闪平均峰值电流的1.4倍。Sprite母体闪电的脉冲电荷矩变化(i CMC)在+475^+922 C km之间,几何平均值为+571.0 C km。Sprite母体闪电发生在MCS雷达回波25~35 d BZ的层状云降水区,弱回波(<30 d BZ)面积的突然增加对Sprite的产生有重要指示作用。Sprite易发生在MCS成熟—消散阶段正地闪比例(POP)显著增加的时段。在本次MCS消散阶段中,有两个时间段可能有利于产生Sprite。在Sprite集中发生时间段,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LNET)探测到的正地闪比例为54.2%,正地闪连续电流比例70.24%,连续电流持续时间为58.17±50.31 ms,有利于Sprite的产生。
王志超杨静陆高鹏刘冬霞王宇肖现郄秀书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正地闪
雷电高速光度计
本发明涉及气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电高速光度计。该雷电高速光度计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多通道光纤束传输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及多通道信息记录单元;多通道光纤束传输单元与光学成像单元的焦平面连接,将光学成像单元采集的雷电通...
刘明远郄秀书王志超蒋如斌孙竹玲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