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EN基因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PTEN缺失24例,缺失率48.00%,进一步研究显示PTEN缺失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32例,缺失率64.00%,并进一步研究显示P53突变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PTEN基因和P53基因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在进展期内膜癌中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尹肖云乔丽雅王红英张秦杨夕粉王振国
- 关键词:PTENP53子宫内膜癌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恶性肿瘤位居人类疾病死亡原因之首,绝大多数肿瘤被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5年生存率较低。1971年美国Folkman率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达到抑制和治疗肿瘤目的,即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理论,开辟了抗血管形成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纪元。
- 马春燕王振国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恶性肿瘤注射液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 宫缩对子宫下段剖宫取胎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宫缩对子宫下段剖宫取胎的影响,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避免难产发生。方法对281例采用下腹纵切口及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剖宫取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采用纵切口患者126例,规律宫缩≥6h、规律宫缩<6h、无宫缩3种情况的取胎难产发生率分别为26.9%(18/67)、32.1%(9/28)、54.8%(17/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采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剖宫产患者155例,取胎难产依次为24.7%(21/85)、41.0%(16/39)、61.3%(191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规律宫缩与否,对术中是否发生取胎困难影响很大,规律宫缩4~6h后剖宫取胎难产发生率最低,为手术最佳时机。
- 王振国朱红
- 关键词:宫缩子宫下段耻骨联合难产显著性差异
- 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与HIF-1α、E-cadherin、Vimentin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SCC组织标本43例(CSCC组)和正常宫颈组织切片20例(对照组),以HE、CD34-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Ecadherin、Vimentin,分析各指标间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SCC组16例存在VM,对照组无VM,P<0.05;CSCC组HIF-1α、E-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7.2%、32.6%,对照组分别为20.0%、100%、0,P均<0.05。VM与CSC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形成有关,HIF-1α、E-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与病理分级有关,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形成有关,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P均<0.05。CSCC组织中VM与HIF-1α、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426、0.697,P均<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394,P<0.05);HIF-1α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362,P<0.05),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359,P<0.05);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330,P<0.05)。同一标本表达定位观察,发现存在VM者有56.2%(9/16)HIF-1α阳性时伴随E-cadherin阴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无VM者HIF-1α阳性时不存在(0/27)这样的对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9,P<0.05)。结论 VM、HIF-1α、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与CSC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高侵袭性CSCC中HIF-1α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上调Vimentin的表达诱导EMT,促进VM的形成。
- 陈瑜李争王振国
-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缺氧诱导因子1Α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宫颈鳞癌
- 宫颈癌组织中KGF、KGFR及MMP-9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角化生长因子(KGF)、KGF受体(KGFR)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及21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的KGF、KGFR、MMP-9,分析三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KGF、KGFR、MMP-9表达阳性分别为40、26、44例,对照组分别为4、2、4例,宫颈癌组KGF、KGFR、MMP-9阳性表达例数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有脉管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KGF、KGFR、KGF/KGFR、MMP-9阳性表达例数高于无脉管转移者(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者KGFR、KGF/KGFR、MMP-9阳性表达例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低分化者MMP-9阳性表达例数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宫颈癌组织中KGF表达与KGFR、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72、0.440,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GF、KGFR、MMP-9表达增高,三者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李争陈瑜王振国
- 关键词:宫颈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
-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药敏分析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76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合并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外阴阴道冲洗(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5%碘伏1∶10),口服强力霉素每次4mg,1次/d,连服7d,同时干扰素栓剂置阴道深部,隔日1次,共14d。单独用药组:口服强力霉素每次4mg,1次/d,共7d。停药1周后行妇科检查,停药2周后做宫颈支原体培养。结果 76例患者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较敏感,敏感率依次为61.9%、59.2%和50%,而对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依次为90.8%、88.2%和76.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2.1%,单独用药组总有效率78.9%,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应用外用干扰素栓剂联合强力霉素比单独口服强力霉素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效果好。
- 郭树琴王振国宋萍
- 关键词: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强力霉素
- 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P53基因点突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为揭示P5 3抗癌基因与卵巢上皮肿瘤发病学的关系 ,对P5 3基因 5 -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 ,以同期良性卵巢上皮肿瘤作对照组。结果 30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中P5 3基因突变 3例 (10 % ) ;而 5 0例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发生突变 19例 (38% ) ,经 χ2 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不同组织学分级时P5 3基因点突变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恶性卵巢上皮肿瘤P5 3基因 5 -8外显子点突变发生率 ,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 ,该种突变可能与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发生有关。但P5 3基因 5
- 王振国朱红赫朝霞
- 关键词:卵巢上皮肿瘤恶性P53基因点突变
- 妇癌术后阴道引流的观察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阴道引流对妇癌术后盆、腹腔异常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6 9例妇癌根治术后阴道引流情况。结果术后严重出血 2例 (出血 >5 0 0ml/2 4h) ,尿漏 3例 ,肠坏死并肠漏 1例 ,形成淋巴囊肿 18例 (12 .3% ) ,其中第 3个 2 4小时引流总量 <30ml、30~ 5 0ml、>5 0ml时拔管患者中 ,形成淋巴囊肿分别为 6例 (7.0 % )、5例 (16 .7% )、7例 (2 3.3% ) ,经 χ2 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阴道引流的安放能及时发现盆、腹腔异常情况 ,是早期预防和发现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 王振国文英杜云
- 关键词:肿瘤恶性术后
- 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妇女妇科手术治疗问题分析
- 本文主要对患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老年妇女妇科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本文讨论了治疗疗效以及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 王振国
-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老年妇女妇科手术
- 文献传递
- 宫颈及其他鳞癌SCC-Ag、Survivin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15年
- 宫颈癌是目前全球女性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为其主要致病因素。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宫颈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也常见于皮肤、头颈、食管、肺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作为一种新型手段,生物标记物及靶向治疗对于鳞癌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清SCC-Ag单独检测目前多用于鳞癌的辅助诊断,联合应用诸如HPV-DNA、磁共振技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手段,可提高鳞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有助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生存素在鳞癌中的作用近年来正被广泛研究,尤其于鳞癌发病早期凸显其在诊断中的独特应用价值,更进一步研究展示出了其在靶向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陈瑜王振国李争
- 关键词:宫颈鳞癌鳞癌生物标记物鳞状细胞癌抗原生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