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

作品数:27 被引量:14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城市
  • 5篇生态
  • 4篇动态监测
  • 4篇体检
  • 2篇都市
  • 2篇都市区
  • 2篇山地城市
  • 2篇山水
  • 2篇生态学视角
  • 2篇重庆都市区
  • 2篇文化
  • 2篇文化保护
  • 2篇文化生态
  • 2篇文化生态学
  • 2篇五态
  • 2篇乡村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化生
  • 2篇公园
  • 2篇公园城市

机构

  • 23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建筑西南...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市规划设...
  • 1篇重庆市规划局

作者

  • 23篇王正
  • 5篇闫水玉
  • 1篇张远林
  • 1篇赵万民
  • 1篇赵珂
  • 1篇张冷伟
  • 1篇肖竞
  • 1篇魏晓芳
  • 1篇颜文涛
  • 1篇方瑜
  • 1篇李和平
  • 1篇金伟
  • 1篇李超

传媒

  • 4篇城市规划
  • 1篇规划师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重庆建筑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都市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生态转型策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重庆都市区复杂的山地环境,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型城市目标的引导下,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进行了生态转型:价值观念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策略观念实现不同层次与尺度的全面生态化,技术观念从规划哲学基础、规划思维、环境影响、方法手段等都实施生态范式的革新。从生态空间引导、都市区功能高效组织、都市与自然共生、交通体系生态化、绿地水系生态化等方面形成技术体系生态转型,并落实到规划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指标体系之中,构建了规划的管理体系生态转型,效果初步显现。
金伟张远林王正颜文涛闫水玉
关键词:重庆都市区城市规划生态转型
重庆两江新区绿色发展的城市体检机制研究
城市体检既是建设管控的技术方法,也是空间治理的监督机制。因此,本文构建了两江新区绿色发展的城市体检指标监测方法体系以及实施反馈机制。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绿色发展的监测指标类型,依据两江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构建了8项管控...
沈帅帅王正
关键词:动态监测两江新区
重庆云阳县城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规划被引量:6
2010年
重庆云阳县城总体规划针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从移民安居到生活发展的社会转型文化环境,以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为目标,通过绿色化、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协同生成的交通系统等方式,在耦合自然的规划路径、空间引导的规划路径、空间增长控制的规划路径、适度紧凑的规划路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实施效果良好。
闫水玉王正赵珂
关键词: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绿色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用地潜力计算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下,乡村地区庞大的建设用地潜力成为新的注重点。挖掘乡村建设用地潜力,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解决乡村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同时补齐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缺口势必成为今后乡村地区的工作重心。本文...
张波王正
关键词:挖潜
基于生态理念的重庆双福新城总体城市设计被引量:5
2010年
重庆双福新城的规划实践中,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价值趋向,引入生态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在设计思维、设计理论和方法上系统体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在空间格局、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生态社区、开敞空间、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生态化技术对策,将生态的理念贯彻到总体城市设计中,展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王正闫水玉方瑜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文化保护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并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国土空间规划,即是对全域空间内各类资源条件进行整合并合理使用,让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背景作...
龚楚杰王正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
适应性下山地绿色空间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优化——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既有体检评估指标中涉及城市绿色空间的指标对象、指标内涵、评估价值取向及评估工作组织等方面与山地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功能特征间表现出的不适应,削弱了体检评估结果对山地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效用。本文尝试引入适应性理论,根据...
谭凤霞王正
清代地方政府文庙修复的山水人文智慧研究——以重庆地区府州县城为例
山水环境是古代文庙建设的重要参照,也是当代文庙遗产保护视角下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环境。在古代地方政府对文庙的建设修复历程中,清代基本承袭明代筑城形成的空间基础,因此经营修复文庙的山水文化环境成为该时期地方城建的重要内容。基...
刘彤王正
关键词:清代地方政府
“图像证史”视角下的重庆渝中古城(1760-1929)山水营城思想被引量:1
2022年
“图像证史”是新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图像的微观性和真实性特征把控,可将文字资料所未表达的信息完整、直观地呈现出来.重庆地处两江交汇的山地区域,山、水、城三者的空间组合关系蕴藏了丰富的古代营城智慧与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该文以重庆渝中古城(1760-1929)为研究主体,梳理历史文献资料与古代城市地图,借助gis分析软件,提取和叠加历史营城要素,还原历史营城地理环境,实现渝中古城历史地图的统一坐标系构建,获取、转译该时期渝中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地图,进一步从城门城墙、街巷道路、公共建筑、景观视线和景观空间5个方面分析渝中古城营城机制,阐释山水营城思想的内涵——山水定势、山水控轴、山水分异、山水象形、山水兴城.
王正何溪
抗战时期迁渝高校的空间布局及形成机制研究
2024年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高等院校内迁至重庆,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血脉,推动了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文献阅读及历史文化地图转译等方法,梳理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的时代背景、内迁经过及办学历程,确定中央大学等迁渝高校57所,通过新建、改建、合建的方式在重庆市沙坪坝、北碚、江津等地办学,形成沙磁文化区、北碚文化区两个内迁高校集中地,呈现出适应战时安全需要的“大分散、小集中、郊区化”空间布局特征,总结了包含安全疏散、交通条件、名人效应、功能协同、设施共享等空间布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王正丁仲元刘彤
关键词:高校内迁高等教育校园规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