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山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小鼠
  • 7篇胃癌
  • 7篇干细胞
  • 6篇预后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小鼠
  • 4篇肿瘤
  • 4篇胃肿瘤
  • 4篇病理
  • 3篇胰岛
  • 3篇增殖
  • 3篇鼠肝
  • 3篇细胞移植
  • 3篇小鼠肝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分化
  • 3篇肝脏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王洪山
  • 16篇秦新裕
  • 13篇宋陆军
  • 13篇牛伟新
  • 10篇高晓东
  • 8篇孙益红
  • 5篇沈坤堂
  • 5篇秦净
  • 4篇常文举
  • 4篇沈振斌
  • 4篇刘凤林
  • 3篇束平
  • 3篇沈睿
  • 3篇周荣健
  • 2篇王翠众
  • 2篇刘隽
  • 2篇陈伟东
  • 2篇侯英勇
  • 2篇张恒
  • 1篇赵骏杰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移...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来源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细胞(BMDCs)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移植BMDCs;对照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两组小鼠血糖的变化、胰岛数量、胰腺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后第4周血糖出现明显下降(20.7±5.2)比(27.1±1.4)mmol/L,P〈0.05,并持续下降至第6周(16.9±6.0)比(27.7±0.3)mmol/L,P〈0.01,胰岛数目显著增加(22.9±4.8)比(11.6±5.2)个,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周围和胰岛内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部分GFP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D34,但未发现同时表达GFP和insulin的细胞。结论BMDCs移植能促进糖尿病小鼠胰岛的修复和再生,但BMD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不能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CD34阳性细胞在损伤胰岛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宋陆军高晓东沈坤堂王洪山牛伟新秦新裕
关键词:骨髓移植糖尿病
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应用研究
2005年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是从早期胚胎中发现的可在体外培养并无限增殖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正常核型,表达干细胞典型标记物及高端粒酶活性。Oct3/4基因及许多细胞因子对ESC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一定条件下ESC在体内、体外都可诱导分化为几乎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在人类组织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疗、人类胚胎发育机制研究、新药研制与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标记物、增殖分化的可能机制及应用研究等进行综述。
王洪山牛伟新宋陆军秦新裕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标记物组织器官移植未分化细胞
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和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成3组:对照组(n=14)通过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单个核细胞组(n=14)通过尾静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间充质细胞组(n=14)通过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移植后1周(n=6)和移植后6周(n=8),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胰岛数量、胰腺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1周,间充质细胞组小鼠血糖出现显著下降(16.6±1.6)mmol/L,与对照组(26.3±0.5)mmol/L和单个核细胞移植组(24.4±1.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一直维持到移植后第6周,血糖下降到(16.5±1.5)mmol/L,与对照组(27.7±0.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周,间充质细胞组小鼠胰岛数目(21.2±1. 1)和胰岛β细胞数目(415.9±25.4)显著增加,与对照组(11.2±1.3)/(65.9±7.1)和单个核细胞组(12.2±1.3)/(64.1±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个核细胞组和间充质细胞组小鼠胰岛中均发现BrdU(+)Insulin(+)细胞和BrdU(+)Insulin(-)细胞.结论 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效果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移植后胰岛的再生既来源于胰岛β细胞的增殖,也可能来源于胰岛干细胞的分化.
高晓东宋陆军王洪山常文举牛伟新秦新裕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细胞糖尿病胰岛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思考
2007年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从早期胚胎中发现的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无限增殖及诱导分化成几乎机体所有类型的细胞,按组织来源可分为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的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通常所讲的ESCs即由早期胚胎ICM分离的ESCs。20世纪80年代,ESCs首先从延迟着床的小鼠囊胚ICM中分离成功,
王洪山牛伟新宋陆军秦新裕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学思考ESCS多向分化潜能胚胎生殖细胞未分化细胞
小鼠肝星状细胞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小鼠肝星状细胞(HSC)与小鼠成体肝脏干细胞(AHPC)体外间接共培养模型,观察HSC旁分泌途径对AHPC增殖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HSC及AHPC细胞分离及培养模型。进一步选择Transwell6孔板,建立小鼠HSC与AHPC间接共培养模型。存共培养24h和96h后,计算AHPC克隆数及克隆形成率;共培养14d后,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增殖实验,计算AHPC细胞克隆内BrdU阳性的细胞数,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同时,收集细胞上清液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代谢产物以评估细胞的代谢能力。通过以上方法比较HSC组和空白对照组中AHPC在克隆形成率、细胞增殖及代谢功能上的差异。结果HSC组AHPC的克隆形成率为(26.88±3.31)%,对照组为(20.11±2.34)%(P〈0.05)。BrdU增殖实验提示,对照组内BrdU/白蛋白双阳性细胞为(69.50±18.81)/高倍视野,较HSC组增多61.29%(P〈0.01)。代谢功能方面,HSC组AHPC细胞上清液中自蛋白(Albumin)和尿素(Urea)的浓度分别为(14.17±3.14)mg/(L·d)和(34.83±11.41)mg/(L·d),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2.17%和66.89%(P〈0.05)。结论一定数量的HSC在体外培养时能提高AHPC克隆形成率,促进细胞增殖分裂,细胞代谢功能亦相应增强。
常文举宋陆军徐兴远王洪山高晓东牛伟新秦新裕
关键词:肝脏干细胞共培养增殖代谢
胃空肠旁路术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Roux-en-Y胃空肠旁路术(GBP)对链脲霉菌素(STZ)所致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等的影响,血糖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STZ(200 mg/kg),建立非肥胖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GBP组(DMOP组)、假手术组(DMFOP组)、未处理组(DM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3组:正常未手术组(N组)、正常假手术组(NFOP)组和正常手术组(NOP)。分别测术前和术后第1、2、3、4、5、6周各组实验动物的随机血糖及体质量变化,观察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与DM、DMFOP组相比,DMOP组的小鼠血糖下降明显,并可维持到术后6周以上(实验观察结束)。(2)GBP后,糖尿病小鼠的体质量不降低。(3)DMFOP组(15/16)与DMOP组(2/16)比较,小鼠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GBP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且降糖作用与体质量变化无明显相关性。(2)GBP是较为安全的术式。
周建平王洪山高晓东常文举宋陆军
关键词:糖尿病小鼠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血糖
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1
2007年
肠外瘘(enteroeutaneousfistula)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通常为手术后的并发症(75%-85%),也可由创伤、放射性肠炎、肿瘤、Crohn病等导致。跟以往相比目前肠外瘘的发病率并未降低,自愈率不到25%,死亡率为5%-20%。小肠瘘(small bowel fistula)是最常见的肠外瘘,占肠外瘘总数的75%以上,跟其他肠外瘘相比,小肠瘘的死亡率更高。小肠瘘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腹腔内感染和严重的伤口感染。现结合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对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述。
牛伟新王洪山
关键词:小肠瘘CROHN病肠外瘘放射性肠炎腹腔内感染伤口感染
90例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发病年龄≤40岁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发病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临床症状、有无贫血、CA199水平等。结果90例青年胃癌患者中位年龄为35岁,其中年龄≤30岁者20例(22.2%),31-40岁70例(77.8%)。女性70例(77.8%),术前贫血38例(42.2%),术前CA199阳性11例(12.8%),存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9例(10.0%)。所有患者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8.2月。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65例(72.2%),黏液腺癌6例(6.7%),印戒细胞癌9例(10%),乳头状管状腺癌10例(11.1%);进展期患者69例(76.7%),淋巴结转移67例(7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 = 0.021)、肿瘤大小(P = 0.001)、肿瘤浸润深度(P = 0.016)、淋巴结转移(P = 0.000)、脉管癌栓(P = 0.001)、CA199升高(P = 0.001)及术前贫血(P = 0.024)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本组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2.774,95%CI:1.435-5.364,P = 0.002)。结论青年胃癌以女性患者为主,病理多为低分化腺癌,就诊时多为进展期且已有淋巴结转移;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淋巴结转移。
周荣健赵骏杰束平王洪山秦净孙益红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小鼠成体肝脏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正常成体小鼠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分离成体小鼠肝脏内可能存在的干细胞或祖细胞,建立细胞培养模型。方法应用改良的Seglen二步法灌注和离心分离肝脏细胞,用含血清的改良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持续观察超过60d。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肝细胞及其形成的克隆进行Albumin、AFP和CK19染色。结果部分肝脏细胞培养第2~3天后活化,迅速增殖并形成细胞克隆,培养30d后克隆内出现类似成熟的肝细胞,细胞克隆持续扩增超过60d。该类细胞培养第1天强阳性表达肝细胞标记物Albumin,培养第5天细胞克隆开始表达肝脏干细胞标记物AFP,第55天表达胆管细胞标记物CK19。结论在成体小鼠未损伤肝脏内存在一种成体肝脏祖细胞(adult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AHPCs),该细胞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并成功建立了AHPCs的体外培养模型。
王洪山宋陆军沈坤堂刘隽高晓东沈睿牛伟新秦新裕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肝脏干细胞细胞培养
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9年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8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产生继发耐药,采取手术切除复发和转移灶(特别是耐药病灶)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死亡,存活96个月;其余7例仍存活,目前存活时间65~145个月,平均98.6个月。结论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GIST,选择手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参考肿瘤的基因状态,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王洪山王翠众侯英勇沈坤堂高晓东秦净孙益红秦新裕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复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