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明
作品数:
10
被引量:6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蔡如星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曾地刚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邵晓明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黄宗国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一军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0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0篇
生物学
2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6篇
生态学
6篇
生态学研究
6篇
潮间带
5篇
群落
3篇
群落结构
3篇
群落研究
3篇
污损生物
3篇
象山港
2篇
生态
1篇
底栖动物
1篇
底栖生物
1篇
生物群落
1篇
特征种
1篇
污染
1篇
海洋生物
1篇
海洋污染
1篇
彩虹明樱蛤
1篇
潮下带
机构
10篇
杭州大学
3篇
国家海洋局第...
1篇
广西水产研究...
作者
10篇
蔡如星
10篇
王海明
4篇
曾地刚
3篇
黄宗国
3篇
邵晓明
2篇
蔡如星
2篇
王一军
传媒
10篇
东海海洋
年份
3篇
1999
7篇
1996
共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东海污损生物群落研究 Ⅰ.种类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21
1999年
对东海污损生物群落进行系统的研究,共发现污损生物358种,其中藻类87种,动物271种,主要类群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多毛类和苔藓动物。污损生物种类数呈远岸区多于内湾区多于近岸区多于河口区的趋势。盐度对种类分布的影响最大,从河口区向远岸区,随着盐度的增大,污损生物种类由淡水种向低盐种再向高盐种演替。污损生物种数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两季较少。
曾地刚
蔡如星
蔡如星
黄宗国
王海明
王海明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群落
东海污损生物群落研究 Ⅱ.数量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9
1999年
东海表层板污损藻类月平均湿重为210.8g/m2。底层板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494.5g/m2。以甲壳动物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腔肠动物,其余各类群占比例较小。不同类型海域污损藻类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近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河口区。污损动物的月平均湿重为远岸区高于内湾区高于近岸区高于河口区。污损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藻类的季节变化大;污损动物以夏、秋数量最大,冬。
曾地刚
蔡如星
蔡如星
黄宗国
王海明
王海明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生物群落
海洋污染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5
1996年
对杭州湾软相潮间带周年调查,共获底栖动物95种,以甲壳动物(34种)、鱼类(28种)、软体动物(21种)占绝对优势。生态类群以我国沿岸广温广盐性种和半成水特有种为主,生活方式多为活动性和埋栖类型。这与杭州湾水域盐度低且变化幅度大及动力作用强,底质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从湾底到湾口,底栖动物种类增多,组成类群逐渐从低盐的河口种向广盐的海洋种演替,表现出明显的湾性分布。种类的垂直分布是中潮区大于低潮区大于高潮区,各类群生物在潮间带呈现随机镶嵌分布,无明显的分带现象。种数的季节分布呈现更、秋两季较多、冬季最少的特点。
范明生
王海明
蔡如星
邵晓阳
关键词:
潮间带
生态学
底栖动物
东海污损生物群落研究Ⅲ.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999年
计算东海29 个试验点污损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东海污损生物群落可分为4 个类型: 河口群落、近岸群落。
曾地刚
蔡如星
黄宗国
邵晓阳
王海明
范忠勇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群落结构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1996年
杭州湾潮间带生物数量比其它河口湾偏低,这与该湾粉砂质底质及强烈的水冲刷作用所导致的不稳定生境密切相关。从湾底向湾口,生物数量逐步增多,湾性分布明显;就垂直分布而言,中潮区的生物数量为最大;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栖息密度以夏季为最高(402个/m2),而生物量以秋季为最大(189.03g/m2),数量的低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受软体动物决定,而栖息密度则受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多毛类三大动物类群的影响。
王海明
蔡如星
邵晓阳
范明生
关键词:
潮间带
生态
彩虹明樱蛤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996年
根据盐度、底质、潮流等环境生态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相似性比较及聚类分析,杭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三个类型:湾底群落、湾中群落和湾口群落。从湾底向湾口。群落多样性指数H'(S),丰度d值皆呈增大趋势,而优势度D值逐步减小,表明群落结构从湾底到湾。由简单趋向复杂。焦河篮蛤为杭州湾湾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种。
王海明
蔡如星
邵晓阳
关键词:
潮间带
群落结构
特征种
生态学
象山港、三门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8
1996年
象山港和三门湾地处浙江沿岸带中部,这两个半封闭型港湾的软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均以广温广布性种占多数,其次为亚热带性种。种类的分布与盐度、潮流流速、悬沙含量以及港湾屏蔽程度等环境因子有关。象山港种类多于三门湾,同一港湾种类呈现湾底多于湾中多于湾口的特点。
范明生
邵晓明
蔡如星
王海明
关键词:
象山港
潮间带
生态学
象山港、三门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4
1996年
象山港、三门湾软相潮间带底栖动物数量的水平分布与港湾的屏蔽性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生物量是三门湾(180.95g/m2)高于象山港(94.47g/m2),生物密度是象山港(816个/m2)高于三门湾(347个/m2)。决定所面生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底栖动物种类数随着港湾屏蔽性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以中潮区为最高。生物量以6月份最大,密度是4月份最大。
邵晓明
蔡如星
王海明
范明生
关键词:
象山港
潮间带
生态学
象山港、三门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
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象山港、三门湾软底相潮间带中7个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根据断面的位置及其群落的变化特点,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开敞性程度高的湾口群落和屏蔽性程度高的湾底群落。湾口群落不稳定、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较大,湾底群落则相反,并且形成代表群落的特征种。从湾底到湾口,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和Pielou均匀度J均增加,而Margalef种类丰度d和McNauhon优势度D均减少。对环境诸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与相似性群落数量的聚类分析结果相同,表明群落的形成与环境因子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邵晓明
蔡如星
王海明
关键词:
象山港
潮间带
群落结构
生态学
浙北潮下带(0~-5m)大型底栖生物生态
被引量:2
1996年
首次对浙北潮下带(0~-5m)水域生物学调查表明:共鉴定底栖生物222种,隶属103科170属;该区生物数量较高(生物量为80.88g/m2,栖息密度为655个/m2),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水域盐度、温度、底质性质、海湾屏蔽度有密切的关系。
王海明
蔡如星
曾地刚
施维德
范明生
蔡如星
关键词:
潮下带
底栖生物
生态
海洋生物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