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心脏起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起搏
  • 2篇左室
  • 2篇静脉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电图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四五...

作者

  • 8篇樊济海
  • 8篇王玲
  • 6篇巢胜吾
  • 6篇顾秀莲
  • 4篇王丽娜
  • 4篇潘瑞麟
  • 3篇刘宏鸣
  • 2篇陈涛涛
  • 2篇李博
  • 1篇沈小燕
  • 1篇彭华
  • 1篇李亚维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03例沿海居民脑梗死患者不同局部定位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局部定位对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variability,HRV)各测值的影响。方法 对经 CT和 MRI证实的 10 3例脑梗死患者和 6 8例健康对照组HRV各测值进行分析。结果  (1)脑梗死组的 HRV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 .0 5 )。 (2 )半球梗死组中 ,右侧半球组各参数在半球中最低。 (3)脑干梗死组中 ,延髓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SDNN、RMSSD、PNN50 降低显著 ;桥脑和中脑的 SDANN、SDNNindex显著降低。结论 脑梗死患者局部定位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右侧半球及脑干 (尤其延髓 )梗死患者的 HRV下降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刘宏鸣樊济海李亚维顾秀莲王玲彭华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HRV延髓
丹参酮ⅡA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A(TS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的临床效应。方法:46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SN 8~16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入院后1 d、2周和6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TSN治疗2周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TSN治疗后6周LEDVI、LESVI、LVEF和E/A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TSN可改善AMI患者的左室重构。
巢胜吾王玲樊济海刘宏鸣
关键词:左室重构
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充盈时间(CSFT)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为研究组,无胸痛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脏瓣膜病患者2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之间临床基线资料、CSFT、TIMI帧计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病(56.3%比18.2%,P=0.01)、血脂异常(43.8%比9.1%,P=0.025)、平均CSFT[(4.4±0.6)s比(3.3±0.9)s,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IMI帧计数[(31.5±8.3)帧比(28.3±5.6)帧,P=0.10]、TMP分级[2.90(2.5,3.0)级比2.94(2.8,3.0)级,P=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FT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巢胜吾樊济海王丽娜王玲潘瑞麟李博陈涛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循环
紧急肺动脉内介入治疗后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救治肺栓塞一例
2002年
樊济海刘宏鸣顾秀莲王玲沈小燕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急救病例报告
锁骨下断裂起搏导线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一例
2015年
患者女,58岁,2年前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室起搏导线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固定导线。因症状再发2周入院检查,心电图显示心室起搏失夺获,RR长间歇9 s,心脏起搏程控显示心室起搏阈值显著升高,X线胸片显示心室导线锁骨下断裂,在更换新的导线和起搏器后,采用射频消融导管及圈套器等配合,从下腔静脉途径顺利将断裂导线拔除。
樊济海巢胜吾顾秀莲潘瑞麟李博王玲王丽娜陈涛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并发症
急性心梗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左室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情况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急性心梗患者分成QRS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2)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6),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时QR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明显小于QRS+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QRS+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作为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功能变化的预测因子之一。
巢胜吾樊济海顾秀莲王玲王丽娜潘瑞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位起搏的电极定位操作方法。方法具备心脏永久起搏指征的患者(n=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根据右室解剖学特征,设计了双弯曲导线指引导丝塑型,比较应用该塑型指引导丝(B组)与常规单个弯曲塑型指引导丝(A组)在RVOT间隔部起搏术中操控主动固定电极中应用效果。结果起搏阈值、导线电极阻抗无显著差异,感知R波振幅B组较A组低(12.32±3.80mVvs9.28±3.34mV,P=0.037);电极定位操作X线曝光时间A组大于B组(23.29±9.23minvs12.85±5.82min,P=0.002),电极固定次数A组大于B组(2.64±1.22次vs1.62±0.77次,P=0.015)。两组RVOT间隔部定位成功率:A组14/20(70%),B组18/20(90%),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RVOT间隔部失败者均固定于低位间隔部。术后3个月内仅A组1例导线脱位。结论RVOT间隔部电极定位双弯曲指引导丝支撑下操作,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电极固定次数,比单弯曲指引导丝方法更加简单化。两种方法均安全、稳定。
樊济海巢胜吾顾秀莲王玲潘瑞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右室流出道心室间隔起搏电极
老年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瘤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在老年冠心患者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及60例未患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5岁),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仪检查AAA发病情况,并对冠心病组AAA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AAA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15.1%vs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4.79;P〈0.01)和颈动脉狭窄(OR=3.29;P〈0.05)与AAA发病密切相关,糖尿病与AAA呈负相关(OR=0.15;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AAA发病率高,两者间有着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但不完全一样。
巢胜吾徐涛樊济海顾秀莲王玲王丽娜
关键词:冠心病腹主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