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67例术后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h以上或全身麻醉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诱因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39例),术后严重感染或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2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3例,重度营养不良26例,ASAⅢ~Ⅳ级39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2.94±2.55)d,机械通气时间(16.12±14.09)d。死亡26例(38.8%),撤机成功41例(61.2%)。结论老年病人发生术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应用应贯穿于救治过程;在维持适当通气的条件下,及时处理原发疾病、有效控制感染、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关键因素。
- 胡新华陆品相葛春林张媛园王玲
-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通气
- TTS评分联合TNF-α检测对胸部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患者TNF—α表达水平和胸部创伤严重度评分(TTS)在患者早期病情预测和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4例。根据TTS评分(总分5~25分)分为重度组35例(A组,TTS评分16~25分)和轻度组29例(B组,TTS评分5~15分)。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C组)。A、B两组于发病d1、d3、d7采集静脉血,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对三组均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02)。C组仅采集一次静脉血,测定TNF—α,hs-CRP。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及B组患者伤后24~72h时hs—CRP和TNF—α水平进行性升高,且A组高于B组(〈0.05),但d7后开始回落。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测模型分析表明,TTS评分,发病24h以内的血清TNF-α水平及72h血清TNF-α水平均对胸部创伤患者MODS发生有预测价值。72h的血清TNF-α水平联合TTS评分对于其胸部外伤患者发生MODS预测价值最高(AUC=0.9089)。A、B两组患者的PH、PaCO2、PaO2、SaO2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A组与B组间PaCO2、PaO2、SaO2也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TTS评分能比较准确判断胸部创伤及呼吸功能程度,可以独立预测MODS的发生。TTS评分联合血清TNF-α水平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值。
- 吴怡彬黎毅仁杨异蔡炜樊庆峰苏涛王玲刘津英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
- 外科术后并发DIC1例抢救体会
- 2010年
- 1病例患者,男性,75岁,因“阵发性左上腹胀两个月,伴进食后恶心、呕吐”人院。入院诊断:幽门梗阻,克隆病可能。过去史:5年前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手术。
- 王玲胡新华
- 关键词:术后并发外科脾切除手术幽门梗阻脾破裂行
- 高龄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龄患者12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了较长时间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5~61d,平均27.6d),以及敏感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脱机拔管,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时,在维持适当机械通气的条件下,给予积极的原发疾病治疗、有效的抗感染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对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十分重要。
- 胡新华葛春林朱建民王玲张媛园
- 关键词:高龄手术后期间通气
- 降阶梯治疗外科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降阶梯治疗(DET)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SICU71例VAP患者按抗感染方案分成DET组及对照组,比较初始治疗恰当率、有效率、MV时间。结果:71例共培养致病菌96株,G-菌54.2%。DET组初始治疗恰当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V时间缩短。结论:SICU患者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性。DET可提高初始治疗恰当率及有效率,缩短MV时间。
- 胡新华张媛园王玲肖文斌
-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短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结论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 胡新华余荣环张媛园王玲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