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毅

作品数:26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细胞
  • 14篇干细胞
  • 8篇人脐
  • 8篇人脐带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6篇胶质
  • 5篇间充质
  • 4篇蛋白
  • 4篇脑损伤
  • 4篇胶质瘤
  • 4篇巢蛋白
  • 3篇弹簧
  • 3篇水平荷载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连接节点
  • 3篇螺旋槽
  • 3篇模块化建筑
  • 3篇孔壁
  • 3篇脊髓

机构

  • 23篇郑州大学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北方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26篇田毅
  • 20篇杨波
  • 15篇关方霞
  • 7篇胡祥
  • 7篇谷晨熙
  • 5篇杜英
  • 5篇雷宁静
  • 4篇张天祥
  • 4篇张文进
  • 4篇乔晓俊
  • 4篇梁硕
  • 4篇巴云涛
  • 4篇周长辉
  • 3篇迟连凯
  • 3篇邓晓辉
  • 3篇梁阿铭
  • 3篇刘献志
  • 3篇段小兵
  • 3篇周云帆
  • 3篇王晓薇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颅脑损伤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方法:以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SD大鼠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脑损伤48h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于脑损伤48h时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NSS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内的迁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在受损伤脑组织周围可发现经Brdu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下降速度较快;巢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受损大鼠脑组织后,以上调巢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功能。
张天祥杨波关方霞胡祥杜英乔晓俊田毅巴云涛段小兵邓晓辉谷晨熙郑文迪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性脑损伤尾静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及其对内源性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脊髓损伤(SCI)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其对内源性细胞增殖的潜在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6只,以改良Allen′s法制备脊髓T9节段挫伤模型,用评估后肢的运动功能,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GFAP,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hUCMSCs组在移植后行为学评分(BBB)明显高于PBS组(P<0.05),且损伤腔隙比PBS组更小(P<0.05);移植组中BrdU阳性细胞比对照组增加显著。结论:hUCMSC促进内源性细胞的增殖,有助于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黄华张文进关方霞田毅郭伟旭宗盛华徐丹胡祥Eileen Shen杨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MCP-1、VEGF及损伤区CD34+细胞表达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程度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损伤区CD3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每组20只。采用Feeney法制作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伤后3、7d进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伤后6h、1d、3d、7d行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组织,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1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CD34+细胞的表达情况;伤后1h、3h、6h、9h、1d、3d、5d、7d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血清MCP-1、VEGF的水平。结果与轻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伤后3d、7dmNS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脑损伤区CD34+细胞表达极少.轻、重度损伤组损伤区均有CD34+细胞出现,且轻度损伤组损伤区CD34+细胞数量较多;轻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血清MCP-1、VEG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假手术组高,且重度损伤组血清MCP-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损伤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度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血清MCP-1表达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VEGF表达量、脑损伤区CD34+细胞数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这些可作为评判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程度的观察指标。
张源张文进田毅渠瑞娜李东鹏关芳霞Zhu Huai jie胡祥杨波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D34+细胞
直接和间接共培养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SHG44是一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其生物学性状稳定、易于培养,广泛应用于动物成瘤模型制作,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药物、基因转染及电离辐射等途径抑制其生长,未见间充质干细胞对其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通过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方法,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作用,观察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HG44细胞,分别在24孔板进行直接共培养,在Transwell板进行间接共培养,分别设对照组。培养3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收集Transwell板中的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G44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细胞周期位于G0/G1期的SHG44胶质瘤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接触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生长。
梁阿铭梁硕梁硕樊锐太田毅迟连凯史辛艺刘金瑜关方霞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HG44细胞恶性胶质瘤细胞干细胞
分化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放疗耐受性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的胶质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探讨胶质瘤干细胞与放疗耐受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并同时诱导纯化的肿瘤干细胞向胶质瘤细胞分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胶质瘤细胞分别以0、2、3、5、8、12Gy的6MV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72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由胶质瘤干细胞分化出的子代胶质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下降,且随照射剂量增大,细胞生长抑制显著(F=125.971,P<0.001)。结论:脑胶质瘤干细胞分化后,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下降。
李远关方霞杨波胡祥杜英焦红亮田毅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干细胞分化
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免疫炎症反应促使大量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其对主要原因。目的:探讨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81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n=27),后两组以脊髓半切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1×106个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通过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含量;qR T-PCR和Western分析不同时间点损伤脊髓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组织中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的迁移和神经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比,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P<0.05)。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脊髓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 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白细胞介素10 mR 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移植组中脐带沃顿胶干细胞可迁移至损伤部位,并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提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可能通过调控脊髓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这也可能是脐带沃顿胶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马珊珊渠瑞娜田毅姚宁崔渊博韩康邢衢杨波关方霞
关键词:脐带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区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脑创伤区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假手术组;(2)移植对照组;(3)WJCs移植组;(4)正常组。每组18只。移植对照组和WJCs移植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脑膜外撞击法建立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再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WJCs混悬液;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损伤脑组织不移植细胞;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移植后3d及7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取移植后1d、3d、7d和2周的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大鼠损伤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的表达;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的VEGFmRNA表达;测定微血管面密度(MVD);移植后2周和4周行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后7d,WJCs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JCs移植组移植后3d、7d和2周损伤灶周围皮层脑组织VEGF和CD34的表达均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4周WJCs移植组损伤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发现GFAP和NSE阳性细胞,其他3组均未发现.RT—PCR检测到WJCs组VEGFmRNA的表达量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JCs移植后可增加损伤区脑组织VEGF及CD34阳性表达,参与调控损伤区微血管的变化,改善损伤区的微循环.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李静杨波刘献志翟广田毅张源渠瑞那Eileen Shen张文进
关键词:细胞移植创伤性脑损伤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ERCs)分离培养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本发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经血中成功分离出ERCs,并对其特异性表面标记及增殖活力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细胞稳定的培养方法,由于来源广泛,取材方便,...
关方霞周长辉杨波周云帆田毅谷晨熙戴建武
文献传递
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4
2010年
背景:目前用于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来源为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但这两种来源都存在着部分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干细胞以克服肿瘤形成的潜在性、标本来源的缺乏及伦理学的争议等弊端。目的:分离培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34、CD45、HLA-ABC及HLA-DR进行表型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结论: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女性月经血中分离培养出干细胞,约2周原代细胞达到80%~90%融合,细胞呈漩涡状、网状、辐射状。传代后能稳定生长,可见纤维样细胞形态为主导。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CD29强阳性,CD44阳性,CD34、CD45、HLA-DR阴性,低表达HLA-ABC。染色显示nestin抗原在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表达,约占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10.35±0.51)%。结果表明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具低免疫源性;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nestin抗原,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周云帆杨波胡祥焦洪亮周长辉田毅雷宁静谷晨熙许予明戴建武关方霞
关键词:经血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巢蛋白
脑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中脑室开放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术中脑室开放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19例接受原发性GBM切除的患者资料,按术中是否进行脑室开放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与脑室开放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两组的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校正,评价脑室开放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519例患者中212例术中开放了脑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次全切除和脑室粘连的患者更倾向于术中开放脑室(P <0. 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 1和15. 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52)。结论:GBM切除术中脑室开放是安全的。
王海旭刘献志杨波吴力新田毅孙同文万有栋宋来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