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晓晖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阿曲库铵
  • 3篇神经肌
  • 3篇神经肌肉
  • 3篇神经肌肉阻滞
  • 3篇手术
  • 3篇顺式阿曲库铵
  • 3篇通气
  • 3篇麻醉
  • 3篇肌肉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稀释
  • 2篇镇痛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肿瘤
  • 2篇术后
  • 2篇通气策略
  • 2篇全麻
  • 2篇全麻患者
  • 2篇麻醉方式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9篇白晓晖
  • 8篇林文前
  • 7篇温丽丽
  • 6篇操隆辉
  • 3篇钟忠键
  • 2篇陆霄云
  • 2篇钟忠健
  • 2篇谭红鹰
  • 1篇李国才
  • 1篇曾维安
  • 1篇肖建斌
  • 1篇招伟贤
  • 1篇温浙盛
  • 1篇董静毅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癌症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可减少术中急性失血时血液中有形成分的丢失,减少或避免术中异体输血,并稳定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与急性...
白晓晖
关键词:全身麻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文献传递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14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年龄30~65岁,随即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Ⅰ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Ⅱ组),每组70例。Ⅰ组给予芬太尼(1.6~1.8mg)+托烷司琼5mg/100ml术后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0.8~1.0mg)+氟比洛芬酯200mg+托烷司琼5mg/100ml术后镇痛。两组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采用Prine-Henry镇痛评分法(PHS)记录两组术后6h(T1)、12h(T2)、24h(T3)、48h(T4)疼痛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应用血栓弹性图描记仪测定术前(T0)、术后48h(T4)机体凝血功能,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Ⅱ组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T1、T2时点Ⅱ组的PHS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无差异(P>0.05)。Ⅰ组恶心、嗜睡、头晕发生率显著大于Ⅱ组(P<0.05)。与T0比较,参数K在T4时两组均显著延长(P<0.05);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减少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提高了镇痛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镇痛期间对凝血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无影响。
林文前操隆辉钟忠键温丽丽白晓晖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术后镇痛妇科手术
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白晓晖董静毅温丽丽林文前
关键词:芬太尼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
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COPD患者28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TV组,n=14)和低潮气量组(LV组,n=14)。均于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TV组潮气量(VT)为10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0;LV组VT为5—6ml/kg,PEEP为0~5cmH2O。采用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及动态肺顺应性(Cd)。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min(T1)、侧卧位单肺通气90min(T2)、术毕平卧位双肺通气10min(T3)及术后24h(T4)时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呼吸指数(RI);取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升高(P〈0.05);与TV组比较,LV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降低(P〈0.05),T1-3时Ppeak、Pplat及Raw降低,T2,3时Cd升高(P〈0.05)。T1-4时2组OI、RI及P(A—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VT通气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减轻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
林文前谭红鹰操隆辉温浙盛温丽丽白晓晖钟忠健
关键词:肺肿瘤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AHH组,每组30例,各组按顺式阿曲库铵首剂量(首剂量分别为30、40、50gg/kg,总用量100μg/kg)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0例。采用TOF-Watch。SX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情况。AHH组经30~40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15ml/kg行血液稀释,AHH后各亚组分别给予首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当T1达最大抑制后再注入余量。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1抑制50%、90%、95%时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ED50、ED90、ED95)。结果与C组比较,AHH组顺式阿曲库铵ED50、ED90、ED95升高,肌松起效时间延长,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缩短(P〈0.05或0.01),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H可降低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林文前谭红鹰白晓晖操隆辉曾维安
关键词:阿曲库铵血液稀释神经肌肉阻滞
两种麻醉方式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min时达最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温丽丽林文前招伟贤李国才白晓晖肖建斌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七氟烷神经肌肉阻滞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胸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背景与目的:开胸手术需长时间维持单肺通气,这一过程可引起炎性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肺部炎性反应及并发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关键在于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减轻肺炎性反应。但它应用于正常肺组织单肺通气时,能否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胸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组)和保护性通气组(protective ventilation,PV组),每组20例。CV组病人双肺及单肺通气参数设定:潮气量(tidal volume,VT)10mL/kg,吸/呼比(inspiration:expiration,I∶E)为1∶1.5。PV组病人双肺通气时参数设定同CV组,但单肺通气时VT为5~6mL/kg,I∶E=1∶1,并给予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3~5cmH2O。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120min(T2)和术后24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3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浓度;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监测两组呼吸力学参数。结果:CV组IL-6、IL-8浓度在T2时点[(269.4±57.2)ng/L],[(180.8±35.0)ng/L]、T3时点[(335.8±98.7)ng/L],[(178.5±18.3)ng/L]较T1时[(17.0±5.4)ng/L],[(18.2±2.8)ng/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组IL-6、IL-8浓度在T2时[(209.3±55.7)ng/L],[(115.3±71.5)ng/L]、T3时[(278.2±100.8)ng/L],[(124.2±40.1)ng/L]较T1时[(20.0±7.1)ng/L],[(15.3±3.6)ng/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组IL-6、IL-8浓度在T2、T3时点高于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组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33.6±4.6cmH2O,21.5±3.1cmH2O,26.3±2.1cmH2O·L-·1s-1)在T2时点高于PV组(26.7±3.5cmH2O、12.4±2.1cmH2O、18.3±2.3cmH2O·L-1·s-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及术后IL-6、IL-8显著增加。采�
林文前陆霄云操隆辉温丽丽白晓晖钟忠键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单肺通气炎性因子
不同麻醉方式下长时间靶控输注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的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或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长时间靶控输注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的改变及其肌松效应。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预计手术时间超过4h)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Ⅰ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Ⅱ组)。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颤搐反应作为肌松效果的判定指标。以诱导靶浓度2μg/ml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阿曲库铵,当T1降至0%时,气管插管。术中调节效应室靶浓度以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变化、4h时用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7及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20min^4h期间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显著下降(P<0·05);Ⅰ组持续给药40min^4h期间效应室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7、0·9的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维持相同的目标肌松,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且前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林文前温丽丽操隆辉钟忠健白晓晖
关键词:靶控输注阿曲库铵七氟醚神经肌肉阻滞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伴有肺功能异常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有一项以上指标异常,随机均分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双肺及单肺通气参数设定:PV组患者潮气量5~6ml/kg,吸呼比为1:1,并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3~5cmH2O。CV组患者潮气量10ml/kg,吸呼比为1:1.5。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120min(T2)、术后24h(T3)抽取静脉血3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IL-6,IL-8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但PV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CV组(P〈0.05)。PV组R时Ppeak、Pplat、Raw显著低于CV组(P〈0.05),而CV组Cdyn显著升高(P〈0.05),PV组T2、T3时OI显著高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降低肺功能异常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
林文前陆霄云操隆辉温丽丽白晓晖钟忠键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食管肿瘤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