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峰

作品数:48 被引量:2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5篇地震
  • 13篇断层
  • 8篇地貌
  • 8篇汶川地震
  • 8篇古地震
  • 7篇第四纪
  • 7篇晚第四纪
  • 6篇地表破裂
  • 6篇断层面
  • 6篇裂带
  • 6篇活动性
  • 5篇断裂带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块体
  • 3篇地堑
  • 3篇滇西南
  • 3篇形貌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对比
  • 3篇山西地堑系

机构

  • 48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广东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太原大陆裂谷...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日本产业技术...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杜伦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作者

  • 48篇石峰
  • 36篇何宏林
  • 28篇魏占玉
  • 10篇毕丽思
  • 10篇孙浩越
  • 7篇邹俊杰
  • 6篇谭锡斌
  • 6篇徐锡伟
  • 6篇苏鹏
  • 5篇徐岳仁
  • 4篇高伟
  • 3篇李安
  • 3篇周永胜
  • 3篇任治坤
  • 3篇许冲
  • 2篇陈桂华
  • 2篇陈长云
  • 2篇鲁人齐
  • 2篇杨晓平
  • 2篇董绍鹏

传媒

  • 13篇地震地质
  • 5篇震灾防御技术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学前缘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与检验被引量:36
2013年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区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航片与卫星影像开展地震滑坡目视解译,制作了汶川地震滑坡编录图。选择坡度、坡向、高程、与水系距离、与公路距离、与映秀—北川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岩性共8个影响因子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工作。滑坡样本采用前期48007处滑坡编录点数据,不滑样本为在基于证据权重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低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随机选择的48000个点。基于这8个影响因子与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索引图。采用这48007个滑坡样本点与汶川地震滑坡最新编录的增加滑坡,分别进行模型的成功率与预测率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成功率为81.739%,预测率达到86.278%。
许冲戴福初徐素宁徐锡伟何宏林吴熙彦石峰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逻辑回归模型成功率
基岩断层面的古地震研究方法: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19年
随着断层面形貌测量、地球化学元素测定和第四纪定年方法等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利用基岩断层面记录的信息研究古地震成为可能的技术方法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专业角度开展了大量基岩断层面的古地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文中对基岩断层面古地震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系统地介绍了基岩断层面古地震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与局限,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形貌表达参数繁多且优劣不明、宇生核素法限定古地震年代的不确定性较大、定年方法种类较少难以满足不同岩性断层面的测年需求、形貌与物化特征等参数未与绝对定年方法紧密联系并建立可靠的年龄标尺、缺乏断层面暴露前后经历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机理性研究以及单一方法研究居多而多方法综合比对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基岩断层面古地震研究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各形貌学模型参数值的可靠性、适用性及精度的总结评估;改进当前测年技术的数学模型,优化核素产生机制和产率模型,并及时引入新兴的高精度测年技术;适时地构建区域内相对定年指标(X)与绝对定年年龄(T)的关系模型,建立年代标尺;积极开展基岩断层面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矿物成分分析等微观尺度的研究,加强对断层面所经历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机理性研究以及多学科、多方法综合对比性研究。总之,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从单一学科方法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某一技术指标探索到多源数据技术综合运用,注重相对定年指标(X)与绝对定年年龄(T)的结合、注重显微尺度的机理性研究,是基岩断层面古地震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将基岩断层面的古地震研究与松散沉积物区的探槽技术紧密结合,将更为有效地恢复活断层带上更加完整的�
邹俊杰何宏林横山祐典魏占玉石峰郝海健庄其天孙稳周朝白滨吉起
利用水系流域偏转研究走滑断层的运动模式--以南汀河断裂带为例
石峰何宏林A.L. Densmore魏占玉孙浩越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2024年
【目的】山西地堑系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成为研究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变形的热点地区,然而受露头剖面的局限,目前少有报道地堑系盆地完整的沉积环境演化的工作,对进一步认识地堑系演化过程造成了困难。【方法】通过太原盆地ZK01钻孔揭露的约8.1 Ma以来的详细沉积记录,开展了沉积环境和物源分析工作。【结果和结论】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河流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其中分别在5.8~4.4 Ma和2.2~1.6 Ma发育两期覆盖整个太原盆地的湖泊。物源分析表明在5.8 Ma前后存在物源转变。5.8 Ma以前物源主要来自东部太行山脉的侏罗系石英砂岩;5.8 Ma以后物源转为以三叠系长石砂岩为主,同时吕梁山北部的变质岩和火山岩碎屑进入盆地,表明汾河开始流入太原盆地。太原盆地沉积环境演化与区域古气候和构造的关系,表明盆地的湖泊扩展过程主要受构造沉降控制,是青藏高原东向扩展作用的构造—地貌响应。
庄其天何宏林魏荣珠王忠梅石峰闫纪元
关键词: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沉积环境物源分析古气候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被引量:22
2011年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裂上的裂点,高度达4~9m,推测它们形成之后并未向上游明显迁移,并可能接受了多次事件的叠加。在其他16条冲沟上识别出2~3级裂点,最新一级裂点自断裂向上游迁移了40~70m,次新一级裂点主要分布在距断裂150~250m的河段内,第3级裂点距断裂300~500m。设定最新裂点形成于1303年洪洞8级地震(事件Ⅲ)发生时,再假定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研究区内河流溯源侵蚀速率基本不变,则推算出次新裂点对应的古地震事件(事件Ⅱ)发生在距今3336~2269a之间,最早一次事件(事件I)发生在距今5618~4504a之间,霍山山前断裂强震重复周期为1500~2600a。这与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序列和强震重复周期基本一致。
毕丽思何宏林徐岳仁魏占玉石峰
关键词:DEM古地震事件
Using LIDAR-derived Kuitun River terraces to study the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northern Tian Shan, China
<正>The Tian Sha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intracontinental mountain belts on the earth today.In the northern ...
苏鹏何宏林魏占玉石峰孙浩越郝海健
文献传递
同震水平缩短量的计算--以汶川地震白沙河破裂段为例
石峰
青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运动模式的约束
为厘定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运动模式、滑动速率、古地震活动历史、强震破裂行为、最新事件的离逝时间等活动性参数,本文选取了该断裂段上最为重要的一条断裂—青川断裂作为目标断层,以断裂及周边区域为重点研究区,开展...
孙浩越何宏林石峰高伟
关键词:地质地貌
文献传递
断层面高精度形貌对比研究:基岩区古地震研究的选址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断层面形貌测量、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物理和化学指标测定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发展,已有大量的研究案例成功地从基岩断层面上提取了古地震信息,基岩断层面在古地震研究方面的优势被不断发掘。然而,沟谷等地表过程的侵蚀作用,也会使得基岩断层面出露。这种非构造成因的断层面,很容易与构造成因的断层面混淆,却不记录古地震信息。已有的研究工作,缺乏对这两种断层面出露方式的系统研究,更缺少对适合于古地震研究的基岩断层面特征的归纳总结,这将不利于在基岩区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了山西地堑系的马家窑和南马庄两处基岩断层面,采用小型无人机航测(s-UAV)结合陆基三维激光扫描(t-lidar)技术,获取了基岩断层面高精度形貌及周围的三维地形数据,将断层面形貌特征的定量分析结果与断层坎精细的地貌解译结合,研究基岩断层面的不同暴露方式下的形貌特征。结果显示,马家窑基岩断层面受沟谷侵蚀而逐渐暴露,表面形貌呈现出连续平滑的特征,不具有地震活动信息。南马庄基岩断层面的形貌显示出明显的阶跃式分带特征,具有分段出露的特点。结合精细地貌解译的结果,这种出露特征可能与周期性的地震活动有关,并识别了两次同震倾滑位移量为3.1 m和3.3 m的古地震事件。最后,本研究强调了在开展基岩断层面古地震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研究地点的重要性,对比了构造活动和地表侵蚀两种成因断层坎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提取古地震信息的基岩断层面的特征和识别原则。
邹俊杰何宏林周永胜耿爽白滨吉起魏占玉石峰苏鹏孙稳
南汀河断裂带构造地貌研究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年轻、最活动的高原,高原范围内发育的大量延伸规模达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大型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都是60-50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印...
石峰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