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
- 作品数:71 被引量:2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想象上海,不应该有这么多障碍
- 2017年
- 这似乎是在遭受历史压抑和创伤后的一次集中爆发,无形中也为人们揭示出上海都市文化中那些过去被遮蔽、被忽略而不为人知的侧面。像80年代风靡一时的港剧《上海滩》(1980)一样,《罗曼蒂克消亡史》和《上海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黑帮故事来作为上海想象的载体。
- 石川
- 关键词:都市文化海上花自我救赎爱欲
- 《钢的琴》四人谈被引量:37
- 2011年
- 出品: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连鸿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电影制片厂出品人:池宇峰曲建春陈北京秦海璐监制:郭在容方平编剧/导演:张猛制片人:崔光石甘蕙茵摄影:周书豪录音:李尚郁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时间:2011年4月29日地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会议室缘起·乐观主义张猛(以下简称张):我们这些在东北长大的孩子,对工业都有一个特别深的情结,在我们初中或者高中时期,整个城市都感觉灰蒙蒙的,那些工厂都还在。但是现在,尽管工厂都不在了。
- 张猛皇甫宜川石川蒲剑
- 关键词:电影制片厂乐观主义影视传媒影视文化秦海璐
- 收藏、修复与策展--石川教授访谈录
- 2020年
- 龚艳(以下简称龚):首先感谢上海戏剧学院的石川教授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参与访谈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的张隽隽老师。我想从一个比较个人化的话题切入,石老师,您当时是怎么样开始收藏与策展的工作的?石川(以下简称石):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艺研院的学科优势以史论见长。一般学生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会花在文献史料上。
- 石川龚艳张隽隽
- 关键词:文献史料学科优势个人化
- 试论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被引量:6
- 2007年
- 一个电影节只有在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凝聚到丰厚的品牌资源之后,才可能产生广泛的国际显示度,从而体现出电影节自身的市场价值,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才会不断扩大。
- 石川
- 关键词: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参赛来源地
- 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2008年是法国伟大的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1918~1958)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巴赞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电影理论遗产,尤其是他通过电影评论探索人类对于"真实"的原始渴望的努力。
- 石川薛峰
- 关键词:电影批评电影本体论
- “谢晋日记”研究:华北革命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被引量:7
- 2016年
- 本文以1950年4月12日至6月26日的"谢晋日记"为研究对象,通过日记内容描述谢晋在北京华北革命大学近八个月的学习培训生活,并且由此管窥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文中涉及的内容包括:谢晋入学动机;华北革命大学及其政治研究院课程、班组设置简介;谢晋的学习笔记、小组讨论、自我剖析与对思想改造的论述;谢晋对华北革命大学集体学习生活的记录和描述等。
- 石川
- 关键词:校园生活
- 李行:谢晋是中国电影界的精神领袖被引量:1
- 2021年
- 石川(以下简称石):李导,这次趁着您来苏州的机会,跟您约这个访问,是因为谢衍要拍一部关于谢晋导演的纪录片。他约我来撰稿,后来他身体不好,就让我带队来拍。知道您这次会来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我们就从上海跑过来了。
- 李行石川王腾飞(整理)
- 关键词:纪录片精神领袖电影节
- 《高考1977》被引量:1
- 2009年
- 捡拾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石:我以为2008年会出一大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片子。但好像《高考1977》是唯一一部跟这个纪念日有关的片子。我很好奇,任总、江导,你们怎么会想到要拍一部高考的片子?
- 江海洋任仲伦倪震石川卢嘉毅李阳
- 关键词:高考集体记忆好奇
- 《重返20岁》:跨国改编与东亚经验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从东亚经验的角度讨论影片《重返20岁》的跨国改编,认为这种跨国改编之所以成为可能,除了电影自身具有的跨文化分享机制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与东亚语境中,中韩两国的共同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有关。跨国改编的具体途径包括"去在地化"与"再在地化"的双向策略,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扩大影片的目标市场,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 石川
- 关键词:文化经验改编分享机制历史记忆中韩两国
- 《喊·山》:消隐的乡村与叙事的困境被引量:7
- 2016年
- 本文认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对80年代启蒙话语的一次旧话重提。但是,新世纪以来,乡村在中国文化中正在成为一个逐渐消隐的场景,电影市场与工业对乡村叙事也存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加上影片本身未能对启蒙话语进行必要的当下性建构,使得本片创作难以在观众中获得共鸣。
- 石川张璐璐
- 关键词:叙事乡村启蒙话语电影市场当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