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军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随钻测井在地层评价上的作用被引量:5
- 2000年
- 在1927~1978年间,石油工业一直依赖电缆测井获取岩石物性分析所需的储层数据。此后,出现了随钻测井(MWD),但其性能价格比低。最近6年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定向与随钻测井仪器(LWD),它不但能提供电阻率、中子、密度及伽马射线测量值,可靠性明显提高,且价格很吸引人,尤其是当钻井/完井或井迹保证困难时更能显示出其威力。随钻测井在DULANG西油田广泛应用,文中对比了传统电缆测井与其所获数据在质量与成本上的差异。
- 马连山吴宝瑜孙希勇祝永军
- 关键词:随钻测井地层评价钻井数据采集
- 西沙群岛新近纪白云岩形成条件的探讨: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证据被引量:28
- 2006年
-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C 在0.80‰~3.16‰之间,平均为2.24‰;δ^(18)O 在0.56‰~5.23‰之间,平均为2.56‰。表明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与冰川事件引起的超浓缩海水有关。根据δ^(18)O 计算的海水盐度为34.52%~39.98%,平均为36.88%,温度为-8.80℃~14.89℃,平均为1.07℃。白云岩结构、矿物组成、包裹体类型和特征研究表明,白云石在后生成岩演化过程中,遭受埋藏成岩流体和热液流体的改造。根据包裹体测定,埋藏成岩流体盐度为2.07%~6.30%,平均为4.55%,温度为58.4℃~89.4℃,平均为72.8℃,密度为1.00~1.02g/cm^3,平均为1.01g/cm^3;热液流体盐度为0.53%~6.45%,平均为3.84%,温度为103.3℃~296℃,平均为155.6℃,密度为0.95~0.98g/cm^3,平均为0.96g/cm^3。测试结果表明,热液成分与地层水成分基本相同,大致与正常海水盐度相当或微咸。这说明岩浆作用主要为热液流体提供热量,并使地层水加热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物质成分供给。
- 魏喜祝永军许红赵国春李玉喜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 南中国海构造框架和储层地质特征概述被引量:10
- 2004年
- 根据目前已公开发表的资料 ,对中国南海构造框架、盆地演化等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重点对南海地层结构、生储盖特征等进行综合归纳。认为南海基底由古老基底和古特提斯沉积层组成 ,南海扩张后形成的沉积盖层主要是新生界 ,但大部分盆地E1 ~E2 不发育。在生储盖方面 ,E31 ~N1 2 为主力生油层 ;E31 ~N2 为主力储层 ,另外 ,基岩也是重要储层类型 ;区域盖层主要是上新统和更新统海相泥岩 。
- 魏喜祝永军
- 关键词:地层结构
- 南海盆地演化对生物礁的控制及礁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74
- 2005年
- 南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区域热沉降等演化过程。古新世—早渐新世,包括南沙地块在内的古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导致断陷湖盆的形成,局部遭受海侵。该期仅在古南海北部陆架和陆坡地区具备形成生物礁的条件。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由于洋壳扩张南海盆地形成,南沙地块漂移到现今位置。随着海水大面积入侵,早期形成的断阶高部位成为水下隆起,岩石圈伸展引起的地幔岩浆喷发,形成水下火山高地,为生物礁的形成创造了地形地貌条件。在物源供给不足的地区,出现适于生物礁发育的温暖、透光、洁净、具有正常盐度的浅水环境,生物礁繁盛。从南海盆地演化和生储盖等地层层系形成时间上看,生物礁具有有利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和油气运聚条件。晚中新世-全新世区域热沉降形成全区统一的区域盖层,南海生物礁油气藏得以保存。上述情况决定了南海盆地生物礁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 魏喜邓晋福谢文彦祝永军赵国春李玉喜陈亦寒
- 关键词:生物礁勘探潜力南海盆地
- 安徽狮子山矿田白芒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4
- 2004年
- 白芒山岩体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组成,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岩石属富碱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ACNK=0 63~0 72),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轻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强烈亏损,SrNd同位素具有EMⅠ型特征。在区域拉张—伸展构造域中,由EMⅠ型富集地幔物质上涌熔融下地壳,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
- 赵会民刘雪松祝永军
- 关键词:地球化学岩石学辉石闪长岩
- 辽河盆地曙光古潜山古生代地层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辽河盆地曙光古潜山以碳酸盐岩和砂页岩为主的古潜山地层一直划归到中、新元古界.由于在该套地层的岩石薄片中发现交代残余的动物化石碎片,因此提出辽河盆地有古生界存在的新观点.通过牙形石、化石岩石学和岩性组合的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对这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层序,并对这套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辽河盆地存在古生代储层.同时通过古生界的厘定,认为古生代潜山并非单斜,而是由被断裂改造的褶皱组成的断块,这一结论为重新认识潜山的内幕构造特征及油气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另外,辽河盆地古生界的确定扩大了辽宁省古生代地层的分布范围,对修改和完善辽宁省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魏喜祝永军王仁厚宋柏荣
- 关键词:古生代辽河盆地地层地质意义古潜山古生界牙形石
-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被引量:14
- 2006年
-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老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老油田的构造、沉积、储层及流体特征的系统刻画,可以达到充分解剖油藏的目的,实现老油田的增储稳产,提高采收率,从而找到使老油田焕发青春的潜力点。在红星复杂断块区开展的精细油藏描述,发现了浅层和深层的潜力,为有效挖潜与扩大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使该区块生产能力快速提高。红星地区取得的成果充分表明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谷团祝永军闵忠顺陈淑凤
-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老油田可持续发展复杂断块
- 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依据岩心资料 ,运用统计学原理及测井评价技术 ,系统地建立了超稠油油藏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岩性划分标准 ,为曙一区超稠油油层分类评价和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曙一区超稠油油层划分为 3类 :Ⅰ类占 61 3 % ,Ⅱ类占 3 3 4 % ,Ⅲ类占 5 3 %。运用该研究成果 ,设计实施的 4口热采先导试验井均获成功。运用测井手段评价超稠油油藏可为油藏开发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 ,对超稠油油藏合理开发、优化射孔井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祝永军康志勇李素杰张爱华
-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储层评价蒸汽吞吐综合评价
- 南海西北次海扩张时代和洋壳性质:沉积地层及重磁依据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沉积地层被动超覆和基底重磁异常特征对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时代和洋壳性质进行了探讨。推断南海西北次海初始扩张时间为早渐新世,结束扩张时间为晚渐新世早期。地层变形、被动超覆特征、洋壳基底形态及对称性特点反映出两期洋壳扩张事件。第一期发生在早渐新世。由于洋壳扩张,上始新统被拉断,在洋壳边界处上始新统突然终止现象明显。受洋壳横向扩张推挤和纵向沉降作用影响,上始新统明显变形,并向扩张中心倾覆。第二期洋壳扩张发生在晚渐新世早期。该期洋壳扩张持续时间短,扩张幅度小,下渐新统被拉开的距离有限。由于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期间不同部位地壳伸展减薄程度不同,南海西北次海洋壳基底呈北东部较宽,向南西方向变窄,并逐渐尖灭的不规则三角形。根据盆地边缘上始新统向海盆中心方向的断点/线和重磁异常资料,推测西北次海南西侧洋壳边界位于海盆基底坡角处附近,洋壳较窄;而北东侧洋壳边界位于海底坡角处附近,洋壳相对较宽。另外,重磁异常表明,在洋壳基底中有陆壳残留块体存在。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南海西北次海在洋壳萌芽阶段就先天夭折,停止发育。
- 魏喜祝永军陈亦寒胡礼国武金云姜建群李振远
- 关键词:重磁异常沉积地层
- 辽河油田勘探战略研究
- 谢文彦张占文肖乾华孟卫工祝永军徐晓光高险峰刘晓峰王国春李玉金郭东廉仲元梁书兰王祁军王占忠兰秀峰李春华李云松梁振宇陈韶生
- 1、建立了渤海湾油区勘探阶段划分的新标准,并采用探井密度、资源探明率等指标划分了辽河油田及各凹陷、区带的勘探阶段,得出辽河油田总体上处于勘探中期的结论,为辽河油田继续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2、根据辽河油田各探区不同的勘探程...
- 关键词:
- 关键词:辽河油田勘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