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倩倩

作品数:72 被引量:2,11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盖艾滋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艾滋病
  • 20篇病毒
  • 17篇艾滋病病毒
  • 16篇疫情
  • 12篇HIV/AI...
  • 11篇性行为
  • 10篇网络直报
  • 10篇男男性行为
  • 10篇感染者
  • 10篇艾滋病疫情
  • 9篇HIV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HIV感染
  • 6篇行为者
  • 6篇免疫缺陷
  • 6篇男男性行为者
  • 6篇老年
  • 6篇HIV感染者
  • 5篇性传播

机构

  • 71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河南省疾病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临泉县疾病预...
  • 1篇人民卫生出版...

作者

  • 71篇秦倩倩
  • 39篇丁正伟
  • 33篇王丽艳
  • 31篇王璐
  • 26篇郭巍
  • 25篇蔡畅
  • 24篇陈方方
  • 20篇李东民
  • 18篇崔岩
  • 14篇王岚
  • 14篇李培龙
  • 14篇汤后林
  • 12篇黑发欣
  • 11篇葛琳
  • 9篇丁国伟
  • 9篇高省
  • 8篇吕繁
  • 6篇曲书泉
  • 6篇汪雁鹤
  • 5篇阎瑞雪

传媒

  • 25篇中国艾滋病性...
  • 16篇中华流行病学...
  • 10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中国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2013年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下载数据库,将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且2013年有随访记录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块分析研究对象现住址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在2013年有5.4%(16088/300349)发生流动,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占69.1%(11114/16088);其中,云南省有85.8%(2377/2771)、广东省有58.5%(1534/2621)、广西壮族自治区有78.1%(1470/1883)的流动均发生在本省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2478例,OR=1.97,95%CI:1.03—1.12)、HIV感染者(12125例,OR=1.99,95%CI:1.92—2.07)、0~14岁(89例,OR=1.52,95%CI:1.18~1.96)、15—49岁(15144例,OR=2.16,95%CI:2.00~2.32)流动性较大。结论2013年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且年轻的男性HIV感染者更易于发生流动。
李培龙王丽艳郭巍秦倩倩丁正伟崔岩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居住流动性统计学
2011-2019年中国新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流行特征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Joinpoint 4.9.0软件计算粗新发现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做Joinpoint回归模型的时间趋势检验。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9年我国共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4919例,占报告15~17岁HIV感染者的63.4%(4919/7757),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年该人群粗新发现率呈增长趋势(APC=36.4%,P<0.001),2016年及以后保持平稳趋势(APC=2.5%,P=0.173)。该人群HIV感染者跨省流动占13.9%(684/4919)。相比于非跨省流动病例,跨省流动病例中男性、务工人员、样本来源为羁押场所、男男性传播及注射吸毒传播的占比高。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2019年,66.5%(280/421)男性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97.8%(182/186)的女性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结论15~17岁校外青少年主要通过性途径感染HIV,性与生殖健康意识薄弱,且流动性较大,应重视该人群的性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其提供适应需求的防治服务。
金怡晨蔡畅秦倩倩陈方方汤后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校外青少年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245
2016年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丁正伟蔡畅郭巍崔岩
关键词:年龄
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时空特征及感染率推算模型应用
背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受艾滋病(AIDS)流行影响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我国新发现该人群HIV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加。长期以来,聚集性流行是我国HIV流行的显著特点,一些局部地区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城市MSM人群中HIV感...
秦倩倩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被引量:105
2010年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 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王岚丁正伟阎瑞雪李东民郭巍丁国伟王丽艳秦倩倩黑发欣李培龙葛琳王璐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青年学生
男男性行为者暴露前预防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MSM是我国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群体,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是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有效的生物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该人群HIV感染风险。但在实际使用中,PrEP在我国MSM中使用率较低,且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本文对国内外MSM的HIV暴露前预防知识知晓、使用意愿及实际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PrEP在我国MSM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郭佳欢张广秦倩倩陈怀瑾王岚吕繁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知信行
浙江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HIV/AIDS患者报告卡,根据报告卡识别编码、性别和出生日期等条件筛选纳入本研究的HIV/AIDS患者,他们的首次和第二次确证报告记录被纳入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描述并比较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特征。结果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累计报告82881条HIV/AIDS患者记录,因重复报告原因删除9107条,占11.0%。根据筛选流程,共有2509例HIV/AIDS患者的首次和第二次报告记录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04例(75.9%),外省户籍1180例(47.0%),主要来自西南(547例,21.8%)和中南(261例,10.4%)省份。跨年重复报告共1812例,占72.2%。在浙江省同一县区、省内不同县区和省内外报告过的分别占12.6%(317例),53.1%(1332例)和34.3%(860例)。与两次都在浙江省内报告的研究对象相比,跨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更为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483例,56.2%),且两次都在医疗机构报告的比例更低(396,46.0%)。研究对象中10.5%(264例)的第二次在性病门诊检测发现。结论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主要为跨年重复报告,存在跨省流动、性行为活跃的特征。建议优化报告流程,减少重复报告工作量,强化已确证HIV/AIDS患者健康教育,降低HIV再传播风险。
蒋均杨介者徐云周欣程伟潘晓红秦倩倩柴程良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传播
164例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HIV者性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社会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国部分地区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经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病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及知情同意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HIV者164例。其中,29岁以下年龄组占54.9%(90/164),女性占54.3%(89/164)。调查对象在确证HIV抗体阳性前与非商业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为3.0%(5/164),且未使用原因多为本人及对方不愿意使用。调查对象非商业临时性伴中58.5%有除调查对象以外的其他性伴,10.4%有吸毒行为,6.7%有商业性性服务行为。结论应利用多种平台加强针对低年龄组人群的防治艾滋病宣教及干预工作,对于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HIV的女性应开展进一步深入调查。
惠珊许艳王璐郭巍葛琳秦倩倩丁正伟丁国伟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异性性传播
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0
2004年
秦倩倩朱昊张丽芬吕繁
关键词:性病流行病学
中国2006-2010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87
2012年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显示,2006-2010年男男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1.5%增长到10.8%,是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男男性传播HIV/AIDS病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5~29岁为主(54.6%)、文化程度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69.8%)、未婚为主(64.8%)、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14.3%)及学生(7.9%)等职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占36.2%)、城市为主(城市人口占72.6%)、专题调查(26.7%)及无偿献血(6.4%)检出比例较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重庆、江苏、辽宁、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哨点监测系统显示,2006-2010年中国MSM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3.4%,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为73.2%。结论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传播艾滋病报告病例构成比增长快速,哨点监测发现MSM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表明MSM艾滋病流行严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15~29岁青年学生及无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
黑发欣王璐秦倩倩王岚郭巍李东民丁正伟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性传播疾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