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孝健

作品数:27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烧伤
  • 7篇粘膜
  • 7篇细胞
  • 7篇内毒
  • 7篇肠粘膜
  • 6篇源性
  • 6篇内毒素
  • 6篇肠源性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活化
  • 5篇血小板活化因...
  • 5篇活化
  • 5篇活化因子
  • 4篇源性感染
  • 4篇伤病
  • 4篇烧伤后
  • 4篇烫伤
  • 4篇抗生素
  • 4篇肠源性感染
  • 3篇严重烧伤

机构

  • 2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7篇秦孝健
  • 22篇肖光夏
  • 12篇周立新
  • 9篇余佩武
  • 9篇袁建成
  • 6篇府伟灵
  • 6篇张雅萍
  • 5篇刘晓禄
  • 4篇黎鳌
  • 3篇周红
  • 3篇夏培元
  • 3篇郑江
  • 2篇李建明
  • 2篇蔡黔
  • 2篇伍素华
  • 2篇蔡志民
  • 2篇曾冬竹
  • 1篇李智华
  • 1篇韩本立
  • 1篇马宏敏

传媒

  • 5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重庆医药
  • 1篇全国第三届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短程应用广谱抗生素在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
严重烧伤早期倾向于发生全身感染,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烧伤早期感染不同于一般感染,病原菌较复杂,包括G杆菌和G球菌,选用复盖面较广的抗生素,早期短程应用,对防治早期全身性感染在一些单位已见成效,是否兼有防治早期肠源性感染的...
蔡黔肖光夏周红郑江夏培元李建明秦孝健潘文东
文献传递
不同种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引发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正>内毒素是G-杆菌感染中重要致病因子。可导致中毒性休克、SIRS、MODS。不同种类抗生素诱导释放内毒素能力不同,必然影响感染的治疗及预后。本研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 (伊米配能、舒孢坦钠、先峰必、头孢氨噻肟、头孢他...
袁建成秦孝健刘晓禄肖光夏
文献传递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诱导枯否细胞及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死亡ELISA法分别检测枯否细胞,以及和肝脏细胞联合培养时,对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在不同时相点两种细胞的凋零密度,同时观察培养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枯否细胞的凋亡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24小时)和内毒素浓度的增加(0~10μg/ml)明显增加。而枯否细胞与肝细胞联合培养时,在内毒素浓度大于1μg/ml时,细胞凋亡数显著上升。TNF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内毒素诱导的枯否细胞及肝细胞凋亡。LDH及ALT含量在内毒素浓度高于1μg/ml,且培养6小时后,有明显升高,晚于凋亡出现。结论TNF介导了内毒素所致的枯否细胞及肝细胞的凋零。而且细胞凋亡早于细胞损伤的出现。大量凋零细胞的出现,使枯否细胞对内毒素的灭活作用降低进而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凋零及损伤。
袁建成周立新秦孝健肖光夏黎鳌
关键词:内毒素肝细胞枯否细胞肝损伤
严重烧伤病人血中内毒素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自1985年10月~1987年6月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12例严重烧伤病人,死亡4例(平均总面积63%/Ⅲ。18.5%),存活组8例(平均总面积58%/Ⅲ°24.4%);死亡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波动在105~571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30~240Pg/ml),是正常值(6.44±1.96Pg/ml)16.3倍,差异作常显著(P<0.01)。内毒素血症与创面脓毒症,阳性血培养和全身播散性败血病有密切关系;与全身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有关。
张雅萍肖光夏黎鳌王德旺秦孝健
关键词:内毒素血浆烧伤
腹腔感染实验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理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探讨实验大鼠腹腔感染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上,观察肠粘膜通透性、肠粘膜血流量、血浆内毒素、肠道荧光标记菌示踪以及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磷脂酶A2(PLA2)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腹腔感染组比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荧光标记菌大量移位于肠外器官。肠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肠组织PAF、PLA2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明显减轻肠粘膜损害,有效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腹腔感染时有肠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和肠源性感染发生。
余佩武蔡志民曾冬竹秦孝健周立新
关键词:腹腔感染肠粘膜PAF
严重烧伤早期肠道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1999年
严重烧伤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它是导致全身感染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1〕。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在对抗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严重烧伤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此进行初步观察。...
余佩武肖光夏府伟灵周立新秦孝健
关键词:烧伤肠粘膜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
烧伤感染的常见菌和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被引量:13
1991年
报告1985~1988年我所烧伤感染常见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烧伤感染常见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3.9%仍然多于革兰氏阳性球菌40.5%.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绿脓杆菌仍居首位(28.5%),变形杆菌跃居第二位9.1%;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2.8%,居总检出菌的第一位。从敏感试验结果看,不论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还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我所常用抗生素的抗药菌株都逐年增加.
张雅萍肖光夏秦孝健
关键词:烧伤抗生素敏感性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对绿脓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1998年
LPS在细菌生长过程中或抗生素作用后可以释放出来。LPS的释放必然引起感染患者炎症反应的加重,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本实验选择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比较不同浓度下对绿脓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绿脓杆菌PA103,配成3.0×10~9CFU/ml,抗生素浓度为0~10×MIC。含抗生素的细菌肉汤振荡培养1、3、5、7、10h后,取培养肉汤100μl培养计数并检测LPS,取细菌沉淀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结果:0.5×MIC抗生素作用于PA103后,细菌菌量均相应减少1~3个数量级,在作用3~5h达最低点,到10hr又比最初浓度高2~3个数量级;0.5×MIC时,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诱导的LPS释放量最大,而伊米配能最少。10×MIC条件下,释放内毒素的多少依次为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伊米配能。
袁建成秦孝健肖光夏刘晓禄
关键词:绿脓杆菌头孢他啶伊米配能丁胺卡那霉素内毒释放量
全文增补中
抗菌抗内毒素多肽拮抗内毒素作用的体内研究
2000年
目的:观察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对内毒素(LPS)攻击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一个LD50的LPS(10mg/kg^-1)攻击大鼠,于LPS攻击后20秒内静脉注射抗菌抗内毒素多肽(5mg/kg^-1),在不同时相点采血,并测定大鼠血液中的TNT-α、IL-6浓度,以确定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对LPS攻击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可明显降低LPS攻击大鼠血液中TNF-α、IL-6浓度。
郑江周红夏培元秦孝健刘晓禄肖光夏
关键词:LPS抗内毒素作用IL-6拮抗采血
拮抗内毒素治疗后烧伤病人血中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为研究细菌的内毒素释放入血,引起体内系列细胞因子和介质的高水平表达,而引发的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的致病过程和防治措施。方法作者在以往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拮抗内毒素类脂A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索。选择烧伤面积在50%~100%的病人19例,随机分为拮抗内毒素治疗组(8例)和未用拮抗内毒素治疗组(11例),并测定伤后不同时相点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伤后抗生素的使用,对降低伤后早期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实施抗体治疗后,患者血中各时相点内毒素水平可以明显降低(P<0.05)。同时使用抗体治疗后,血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和游离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明显低于未使用抗体治疗组,但高于对照组。结论抗内毒素类脂A抗体治疗是有效的。
府伟灵肖光夏余佩武周立新袁建成秦孝健
关键词:内毒素细胞因子烧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