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迎松

作品数:2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教学
  • 5篇生理学
  • 5篇黑色素
  • 5篇黑色素瘤
  • 5篇病理生理
  • 5篇病理生理学
  • 4篇小鼠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血管
  • 3篇趋化
  • 3篇免疫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C57BL/...
  • 2篇学法
  • 2篇杀伤

机构

  • 22篇徐州医学院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5篇秦迎松
  • 8篇李俐
  • 4篇王影
  • 3篇刘超侠
  • 3篇冯盼盼
  • 3篇丁雷
  • 2篇文益杨
  • 2篇吴瑕
  • 2篇戴体俊
  • 2篇庞训雷
  • 2篇张祥宇
  • 2篇徐明
  • 2篇于红丽
  • 2篇韩忠朝
  • 1篇吕萍
  • 1篇许鹏程
  • 1篇郑骏年
  • 1篇李波
  • 1篇董自强
  • 1篇巩春智

传媒

  • 8篇徐州医学院学...
  • 4篇继续医学教育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药理通讯
  • 1篇南方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西泮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地西泮(diazepam,D)与氯胺酮(ketamine,K)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learning and mermory)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3组:地西泮(D)组、氯胺酮(K)组和两药合用(DK)组,每组10只。用跳台法(step-downtest)和避暗法(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地西泮与氯胺酮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DK组用药第1天跳台法错误次数(number of errors)(1.7±1.0)多于D组(0.3±0.7,P<0.01)和K组(0.3±0.5,P<0.01),潜伏期(latency)(56±65)s短于D组[(161±52)s,P<0.01]和K组[(149±59)s,P<0.01];DK组避暗法错误次数(2.0±1.2)多于D组(0.7±0.7,P<0.01)和K组(0.8±0.8,P<0.01),潜伏期(71±86)s短于D组[(176±113)s,P<0.05]和K组[(180±107)s,P<0.05]。用药后第24、天,各组跳台法和避暗法的错误次数、潜伏期都相似(P>0.05)。结论地西泮与氯胺酮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用药后第2、4天药效协同作用消失,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庞训雷卓九五董自强赵一丹秦迎松巩春智郭忠民戴体俊
关键词:地西泮氯胺酮学习记忆联合用药
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活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培养上清液,分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B16细胞混合培养组及单纯B16细胞培养组。应用Boyden小室法检测两组培养不同时间(0.5、1、2、4、8和12h)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各组趋化时间均为12h);应用CCK-8检测混合培养组和单纯B16细胞培养组不同培养时间点(0.5、1、2、4、8和12h)的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在培养时间为0.5、1、2、4、8和12h,混合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1.00±0.82)×104、(7.00±1.63)×104、(9.50±0.58)×104、(11.25±2.36)×104、(17.25±1.71)×104和(21.50±1.29)×10^4,而单纯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0.00±0.00)×104、(0.25±0.50)×104、(1.75±0.96)×104、(5.25±0.96)×104、(5.75±1.26)×104和(10.75±3.20)×104,除0.5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除0.5h和1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于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培养12h的上清激活作用强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细胞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并能较强地活化淋巴细胞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张祥宇冯盼盼文益杨秦迎松
关键词:趋化作用肿瘤细胞杀伤作用
本科生暑假科研兴趣小组的实践与研究
2009年
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摸索实验室进一步开放的经验,提高实验室等资源的利用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丰富暑期社会实践内容,我们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暑假科研兴趣小组”,迄今已组织了4次。
戴体俊黄水平印晓星秦迎松孙红徐莉春罗杰许鹏程李波
关键词:暑假本科生社会实践创新性人才实验室利用率
6BIO通过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小鼠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2015年
目的研究(2’Z,3’E)-6-溴靛玉红-3’-肟衍生物(6BIO)对小鼠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BIO处理不同时间(24、36、48h)后B16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6BIO处理不同时间(1、6、12、24h)后B16细胞中磷酸化JAK激酶1蛋白(p-JAK1)和磷酸化信号转录子和转录激活子3蛋白(p-STAT3)的表达。结果6BIO处理不同时间后B16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1)。6BIO能够时间依赖性抑制B16细胞中p-JAK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6BIO能够通过抑制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小鼠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吴瑕秦迎松
基于PBL教学法下的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设计被引量:5
2007年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国内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在充分理解PBL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病理生理学学科特点,以及我院的客观条件,设计基于PBL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以期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
李俐秦迎松徐明
关键词:PBL病理生理学教学
基质胶原蛋白降解产物参与瘤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趋化被引量:1
2010年
秦迎松冯盼盼李俐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趋化活性杀伤活性趋化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各10例,行鼻黏膜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后收集鼻分泌物,Wright染色法检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Transwell法检测其中Eotaxin活性,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Eotaxin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分别为(1.20±0.42)及(2.4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taxin活性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活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作为诊断和评价变应性鼻炎的判定标准之一.
张旭秦迎松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应性鼻炎EOTAXIN
基质胶原蛋白降解产物参与瘤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趋化
目的:观察基质胶原蛋白降解产物(CDPs)对肿瘤侵袭淋巴细胞的趋化活性。方法:Transwell法观察胶原、CDPs和B16黑色素瘤细胞对C57BL/6小鼠脾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CCK-8法观察趋化单核细胞的免疫杀伤活性...
秦迎松冯盼盼李俐
文献传递
抗人促血液血管生长因子(HAPO)的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人促血液血管生长因子(HAPO)的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为人促血液血管生长因子。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可以用来识别和定量分析人促血液血管生长因子、中和其生物学活性。...
韩忠朝秦迎松
文献传递
突发性聋患者血浆vWF、GMP-140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测定突发性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变化,进一步探讨血管病变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青年组(年龄≤60岁)突发性聋患者和20例老年组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中vWF和GMP-140含量,并用相同的方法测定20例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结果①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中vWF和GMP-14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②老年组患者的血浆vWF和GMP-140含量较青年组患者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①突发性聋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并可能参与了突发性聋的发病过程。②老年患者比青年患者存在着更严重和(或)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更强烈的血小板激活反应。认为血管病变是突发性聋的重要病因之一。
张旭秦迎松吕萍
关键词:突发性聋GMP-140血浆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