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良斌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口腔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肿瘤
  • 2篇性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舌鳞状细胞癌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口
  • 2篇缺损
  • 2篇颌骨
  • 2篇颌骨囊性病变
  • 2篇颌面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8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符良斌
  • 14篇廖天安
  • 13篇邓伟
  • 11篇王鸿
  • 10篇胡广伟
  • 6篇陈井鑫
  • 5篇王涛
  • 2篇王友元
  • 2篇甘成文
  • 2篇黄志权
  • 2篇蒋封运
  • 1篇钟少波
  • 1篇郝春波
  • 1篇黄代营
  • 1篇陈集敏
  • 1篇周斌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良姜素对口腔癌CAL2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口腔癌CAL27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观察高良姜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抑制作用,分析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对口腔癌CAL27细胞的毒理性、转移的抑制作用和CAL27细胞中TIMP-1、MMP-9、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高良姜素能够抑制MMP-9的活性,诱导CAL27细胞的凋亡,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随着高良姜素浓度的增加,口腔癌CAL27细胞中MMP-9和TGF-β1表达均呈降低趋势,TIMP-1表达呈升高趋势,且口腔癌CAL27细胞穿过滤膜的能力下降。结论高良姜素可通过下调MMP-9和TGF-β1的水平、增强TIMP-1表达,抑制口腔癌CAL27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王鸿廖天安符良斌邓伟胡广伟甘成文
关键词:口腔肿瘤高良姜素细胞凋亡
开窗负压引流术在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下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颌面外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采用开窗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病例32例,平均负压引流18个月,通过摄X片及CT观察术后病灶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角化囊肿14例,造釉细胞瘤12例,含牙囊肿6例,30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王鸿廖天安蒋封运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关键词:开窗减压负压引流颌骨囊性病变
曲安奈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纤维性变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因长期咀嚼槟榔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局部黏膜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局部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及丹红注射液,每周1次,治疗三个月后,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病损面积及张口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治疗中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有效率分别为73.3%和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8,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邓伟陈井鑫廖天安郝春波符良斌
关键词: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曲安奈德丹红注射液疗效
韦伯氏切口结合离断颧弓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11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方式切除肿瘤,并采取颊脂垫充填术区空腔,同时随访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神经鞘瘤4例,混合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性鳞癌1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鳞癌患者转肿瘤科行化疗。结论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具有创口暴露充分,可直视下操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鸿黄志权符良斌廖天安陈井鑫
关键词:颞下窝肿瘤后遗症
TGF-β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诱导作用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舌鳞癌细胞SCC9和CAL27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GF-β1(5和10μg·L-1)组,TGF-β1刺激24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间质相关标记蛋白Vimentin和上皮相关标记蛋白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舌鳞癌SCC9和CAL27细胞形态从多边形上皮样结构、成簇生长、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状态变为单个分散的长梭形细胞,细胞间连接消失,呈现间质细胞表型。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Vimentin表达强度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p-AKT表达强度降低。结论:TGF-β1可诱导舌鳞癌细胞发生EMT,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
符良斌廖天安王鸿邓伟周斌王友元
关键词:舌肿瘤上皮间质转化PI3K/AKT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性舌下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性舌下神经损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例颌面外伤和2例医源性因素所致的舌下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经颌面部创口或颌下切口行显微外科手术修复舌下神经损伤,其中采取神经端端吻合修复3例,采取耳大神经移植修复1例。对其中合并舌神经损伤的1例,同期行舌神经端端吻合修复;对合并下颌骨骨折的1例,同期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结果4例创伤性舌下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3个月患者均自觉舌运动改善明显,1年后3例患者伸舌偏斜症状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伸舌仍有轻度偏斜,但自觉舌运动及语言等改善明显。合并舌神经损伤同期治疗后舌感觉基本正常,合并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创伤性舌下神经损伤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邓伟黄代营符良斌
关键词:舌下神经创伤显微外科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TGF-β_1促进人舌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的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能否促进人舌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方法细胞增殖与活性实验试剂盒(CCK8)检测比较不同浓度TGF-β1刺激或不刺激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CAL27之间生长速度的差异;划痕实验检测比较TGF-β1刺激或不刺激舌鳞状细胞癌SCC9、CAL27之间的迁移差异;Transwell实验进一步比较TGF-β1刺激或不刺激舌鳞状细胞癌SCC9、CAL27侵袭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 CCK8实验表明低浓度TGF-β1刺激后SCC9、CAL27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活细胞数量降低,但高浓度组未明显影响舌鳞癌细胞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均显示,TGF-β1刺激后SCC9、CAL27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TGF-β1可以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但可以显著促进舌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
符良斌廖天安陈井鑫胡广伟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舌鳞状细胞癌
颌面骨骨内静脉畸形九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治疗骨内静脉畸形(IVM)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9例颌面部骨IV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内静脉畸形(IVM)的临床症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其中刮治术5例,骨切除术4例,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的治疗结果。结果 9例颌面部IVM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平均随访36个月无复发,2例患者在行骨切除术后出现颌面部畸形。结论目前临床上对IVM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和CT特征进行,诊断较困难,IVM应与其他颌骨内病变鉴别;刮除术也是一种相比骨切除术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王鸿廖天安王涛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刮治术
口腔癌患者术后短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短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科行手术根治的口腔癌患者27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唾液腺癌或鳞状细胞癌,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在根治手术前及术后1~2 w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另以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术前患者的CD3+细胞和CD3+CD4+细胞分别为(65.4±8.6)%和(30.3±6.1)%,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但在术后,随着时间延长,CD3+细胞和CD3+CD4+细胞呈增加趋势,术后2 w分别为(71.4±6.2)%和(36.7±6.5)%,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前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在术后1 w时也有所下降,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NK细胞的含量有所回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术前患者CD3+CD8+细胞为(43.9±5.7)%,高于正常参考值(38.4±4.1)%;但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在术后2 w为(40.9±6.9)%,显著低于术前(P〈0.05)。CD4+/CD8+细胞比值在术前为0.7±0.5,术后2 w时为1.5±0.6,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口腔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符良斌廖天安王鸿邓伟胡广伟
关键词:口腔癌免疫功能手术治疗
锥形束CT在埋伏牙拔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的埋伏牙20例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使用专用软件"i-Vi ew"进行任意断面的观察。结果:本组共23颗埋伏牙被精确定位,并根据"i-Vi ew"软件分析最佳手术入路后均顺利拔除埋伏牙。结论:锥形束CT是检查埋伏牙准确有效的方法,在埋伏牙拔除的方案制定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陈井鑫邓伟王鸿符良斌甘成文
关键词:锥形束CT埋伏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