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亚黎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损伤修复
  • 1篇神经芯片
  • 1篇神经元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构建
  • 1篇图案
  • 1篇微电极阵列
  • 1篇微加工
  • 1篇微加工技术
  • 1篇微流体
  • 1篇纹状体
  • 1篇纹状体神经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芯片
  • 1篇流道
  • 1篇聚二甲基
  • 1篇聚二甲基硅氧...
  • 1篇聚乙烯亚胺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罗亚黎
  • 1篇徐群渊
  • 1篇高侃

传媒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微流体技术构建纹状体神经元流道图案的形态学研究
2011年
在以微流体技术加工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混合物材料上,培养纹状体神经元图案式黏附、生长,为制备神经芯片打好基础。以微流体印刷方法在硅片上微加工四种不同的黏附底物:LN、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PEI和PEI+LN混合物。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纹状体神经元,评价神经元在不同图案化黏附底物上的黏附存活、突起生长状态及形成流道图案的差异;在PEI+LN混合物图案中观察不同线间距对构建神经元流道图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EI、PLL及PEI+LN图案表面生长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大于LN组;神经元在PEI+LN混合底物上与单纯PEI、LN、PLL相比更能形成完整的流道图案,在流道间距处于150μm及200μm时更为清晰。研究证实,通过微流体微加工后,由PEI与LN混合形成的粘附底物经优化流道图案规格后,能有效地构建神经元流道图案,有利于制备神经芯片。
罗亚黎高侃徐群渊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细胞培养
利用软刻技术体外构建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
由神经元构成网络并组织成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复杂的组织形式,实现神经损伤修复达到网络重建以及体外模拟构建神经网络,是神经组织工程和神经芯片研究领域的发展目标。神经芯片是一种利用微电极阵列实现神经细胞与电子器件信息传导的生物...
罗亚黎
关键词:神经芯片微加工技术微电极阵列神经损伤修复聚二甲基硅氧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