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嘉昌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理学社会学更多>>
- 爱因斯坦定域性破坏的哲学意义——兼评过程哲学的解释被引量:6
- 1981年
- 本文介绍了国外一部分物理学家和过程哲学学派对贝尔定理和远距关联实验的理解,也阐述了作者本人的见解。本文认为,远距关联实验的结果违反了爱因斯坦的定域性要求,说明宇宙中很可能存在某种非定域的物理过程和联系,显示了通常相对论光锥要求的局限性。这些发现要求重新审查现有建立在可定域性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物质属性和因果性等概念。文章认为只有正视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引入时空的层次性观点,才可能避免已出现的理论困难和所谓非定域过程存在于时空之外这类哲学谬误。这些见解是否正确,请读者讨论。
- 罗嘉昌
- 关键词:爱因斯坦过程哲学哲学意义贝尔定理非定域
- 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
- 实体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而物质实体及其性质乃是自洛克之后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些哲学范畴。它们不仅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现代物理学和其他学科极为关注的对
- 罗嘉昌
- 客观实在论被引量:8
- 1987年
- 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对传统的客观实在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放弃对客观性的直观观点,代之以辩证的理解。本文在给出统一地表述物质各种性质相互关系的公式基础上,探讨了客观性辩证重建的方案,提出了以把握方式与对象世界相耦合为基础的多世界理论,并引入投影说,得出成系列的本体论模型谱,说明了各种本体论的相互关系及相对性质;主张将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定义与主客体辩证法统一起来,确认客观实在即是"物质-实践"统一体中的可客观化方面,因而具有属人的、历史的和相对的性质。这种辩证的实在观强调作为物质的客观实在与人的融洽性,不仅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一致,而且更多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重视人及其社会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的思想,因此有可能为进一步赋予唯物主义以现代的、科学的、而又不冷漠人及其理想的形态提供基础。
- 罗嘉昌
- 关键词:客观性物理实在现代物理学唯物主义
-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西方哲学史》第八卷读后被引量:1
- 2006年
- 罗嘉昌
-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哲学史研究哲学发展史世界哲学科学哲学
- 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到关系实在论被引量:10
- 1993年
- 关系实在论是我们在近年来的哲学探讨中形成的一种关于客观实在的哲学观点或理论。尽管在实在问题上注意到关系这一范畴的重要性的哲学学说可以说古已有之,但我们的关系实在论,却主要来源于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中物理实在观的变革的启示。量子力学自建立迄今已60余年,一方面其形式体系的严谨自洽和实验上的巨大成功使它无可争议地为物理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和运用;另一方面却由于其正统诠释在波函数的本性,测量问题和EPR佯谬等问题上涉及模型的非图象化、性质的不确定性和状态的非定域性,而与经典的物理学图象及其实在概念大相径庭。因此数十年来,关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的完备性问题和它的诠释问题,始终是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中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
- 胡新和罗嘉昌
- 关键词:量子力学
- 哲学转型和科学的哲学
- 1999年
- 罗嘉昌
- 关键词:哲学哲学转型
- 当代哲学中的物质观被引量:2
- 1985年
- 在近年来关于物质概念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只是从认识论角度下的定义,没有涉及“本体论”问题;它只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但没有把物质和物质的属性区分开,因而也没有回答物质本身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 罗嘉昌
- 关键词:客体系统论物质观本体论
- 从实体逻辑到关系的逻辑被引量:1
- 2000年
- 本文批判地考察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以实体存有论为基础、基于主词同一性的实体逻辑,认为继西田的场所逻辑之后,应立足于当代科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的新进展,发展与荚系的存有论相适应的关系的逻辑。文章阐述了关系的逻辑的要点和哲学意蕴。
- 罗嘉昌
- 关键词:存有论
- 试论布里奇曼的操作论被引量:4
- 1982年
- 今年4月21日,是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操作主义哲学创始人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诞辰一百周年。布里奇曼不仅作为高压物理学奠基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在科学界有较高声望,更由于他作为一位独树一帜、自成系统并对当代科学和哲学产生了实际影响的哲学家而蜚声于世界。他的思想影响早已越出自然科学的范围,而渗透到当代西方社会和思想的各个领域。
- 罗嘉昌
- 关键词:操作主义相对论物理概念现代物理学爱因斯坦经验主义
- 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 2007年
- 爱因斯坦相对论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世界哲学的发展,推动了二十世纪哲学转型,并已经渗透到各个文化思想领域。相对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相对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引出关系实在论的进路后指出,可以引入比第一性质更基本的"第零性质",而把相对论不变性看作是一种反映了共相和殊相的相对相关的"抽象的个别"。
- 罗嘉昌
- 关键词:相对论哲学转型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