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壤
  • 6篇茶园
  • 4篇土壤酸化
  • 3篇有机碳
  • 3篇茶园土壤
  • 2篇酸雨
  • 2篇土壤环境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
  • 2篇不同种植模式
  • 2篇菜地
  • 2篇菜地土壤
  • 2篇茶叶
  • 1篇氧化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肥料
  • 1篇有机农业
  • 1篇有机碳矿化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作者

  • 10篇罗敏
  • 9篇宗良纲
  • 4篇陆丽君
  • 3篇汤勇华
  • 2篇邱晓蕾
  • 2篇谢少华
  • 2篇汪张懿
  • 2篇褚慧
  • 2篇周俊
  • 2篇杨旎
  • 1篇费新东
  • 1篇袁润杰
  • 1篇黄丹丹
  • 1篇张丽娜
  • 1篇汪润池
  • 1篇刘一凡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模式下菜地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1
2013年
通过在南京普朗克有机农场开展的9年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了有机(露地和大棚)和常规种植模式下蔬菜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 g kg-1提高至15.35、20.90、10.00 g kg-1;胡敏酸碳(C HA)分别从1.79、1.23、1.14 g kg-1提高至2.11、3.11、1.31 g kg-1;富里酸碳(C FA)分别从2.19、1.88、1.73 g kg-1提高至2.44、2.68、1.91 g kg-1。两种有机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变化不显著。两种有机种植模式下表征土壤腐殖质品质的胡/富比(C HA/C FA)、胡敏酸占总腐殖物质的比例(PQ值)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土壤富里酸的光学密度值E4/E6、色调系数(ΔlogK)值随着种植时间增加的幅度较常规种植模式更大,土壤胡敏酸芳化度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但在常规种植下变化不明显。说明土壤在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土壤腐殖化进程。
褚慧宗良纲汪张懿谢少华杨旎罗敏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7
2015年
结合在有机农场近10年的定位研究,通过同步采样分析,比较了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不同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分配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常规种植模式下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团聚体4个粒级(>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3.75%、15.15%、19.98%和38.09%,而有机种植模式下各粒级团聚体(>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的含量分别为9.73%、18.41%、24.46%和43.90%,<0.25 mm微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95 g·kg-1和1.51 g·kg-1.有机种植模式下相同粒级间,团聚体中重组有机碳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且重组有机碳在<0.25 mm这部分稳定性有机碳主要储存场所的微团聚体中富集.有机种植模式下易氧化态碳在>1 mm大团聚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其它粒级间没有显著差异,易氧化态碳在>1 mm大团聚体中富集.有机种植模式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缓解了耕作对团聚体的破坏,并增强了有机碳的稳定性.有机种植有利于土壤固碳,这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邱晓蕾宗良纲刘一凡杜霞飞罗敏汪润池
关键词:土壤固碳土壤团聚体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被引量:38
2006年
选择江苏典型茶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茶园土壤无论从时间尺度还是从土体不同土层的空间尺度来看,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酸化趋势。在验证植茶对土壤的酸化效应基础上,提出同时从茶园土壤酸化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控制茶园土壤的酸化。
罗敏宗良纲陆丽君黄丹丹汤勇华
关键词:土壤酸化茶园
有机肥分解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以商品有机肥、油菜饼肥和秸秆堆肥三种不同种类有机肥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呼吸瓶装置进行实验室培养以模拟土壤施肥效应,测定三种肥料的有机碳分解动态变化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条件下三种有机肥的分解特性差异极大,油菜饼肥与秸秆堆肥在培养前25d分解速率呈现快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C/N最低的油菜饼肥更加明显,而C/N最高的商品有机肥分解速率很低;三种有机肥料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小顺序依次为油菜饼肥处理>秸秆堆肥处理>商品有机肥处理;培养结果运用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获得商品有机肥、油菜饼肥和秸秆堆肥的易分解比F分别为0.22、0.57和0.47及其一级动力学常数K1=0.019、K2=0.97×10-3、Ks=0.80×10-3(d-1);比对实验测定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表明,当商品有机肥与含氮量最高的油菜饼肥混合比例为2:1时,就能极显著提高商品有机肥的分解率(P<0.01);而秸秆堆肥与油菜饼肥1:1混合时,亦能极显著提高秸秆堆肥的分解率(P<0.01)。
汪张懿宗良纲褚慧谢少华杨旎罗敏
关键词:有机肥料土壤有机碳矿化
江苏典型茶园的茶叶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06年
分析了江苏省各地代表性茶园的老叶、嫩叶氟含量及相应土壤pH、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结果表明:茶叶老叶、嫩叶氟含量分别为229.00~1019.08mg/kg、12.02~102.55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和粘粒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但与阳离子交换量无相关性。
陆丽君宗良纲罗敏汤勇华
关键词:茶叶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因素
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通过对江苏20多个典型茶场的调查取样,分析了江苏典型茶园的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状况良好,少数茶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茶园土壤施用的有机肥中,菜饼肥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组成合理,重金属含量低,适合茶园长期施用。在茶园施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时间偏晚的现象。此外,江苏茶园土壤存在较明显的酸化现象,且有加重趋势。个别茶场的土壤中Pb含量超标需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茶叶中Pb含量超标而影响茶叶质量的安全性。
宗良纲周俊罗敏陆丽君费新东
关键词: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施肥管理土壤酸化
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中铅的溶出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模拟酸雨连续淋洗的方法,研究了茶园土壤的酸化以及不同铅污染程度土壤中铅的溶出和形态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的酸化程度受酸雨酸性强度的控制,酸雨pH越低,土壤酸化程度越强;土壤中铅的溶出总量随模拟酸雨的酸度和土壤本身含铅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土壤滤液中铅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受模拟酸雨的pH影响;土壤铅污染程度越严重,其中的活性态铅含量越高,同时pH<4.5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非活性态铅大量向活性态转化,这将导致土壤中铅的活化而增加其生态风险。
宗良纲周俊罗敏张丽娜
关键词:模拟酸雨茶园土壤溶出
有机与常规种植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6
2012年
结合有机农场土壤特性演变的长期定位研究,重点对比分析有机与常规种植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蔬菜地土壤微生物量,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可培养真菌、放线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常规蔬菜地。采用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得到的有机、常规地块土壤细菌生物量分别为12.64 nmol.g-1和7.29 nmol.g-1,并且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合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地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综合评分高于常规种植地块。
汪润池宗良纲邱晓蕾袁润杰罗敏
关键词:有机农业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
江苏省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是建立在茶园土壤环境基础上的,而茶园土壤酸化会增加重金属向茶叶中转移的可能,降低茶叶饮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现状的调查分析,掌握目前江苏省茶园酸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重点探究茶园...
罗敏
关键词:茶园土壤酸化酸雨成土母质土壤环境
文献传递
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被引量:33
2006年
在分析国内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关于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值关系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培养实验研究了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水溶性氟的影响。实地调研中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pH值无显著相关性。培养实验中,当pH>4.00时,模拟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土壤pH值的下降变化不显著;而当pH<4.00时,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着pH值的下降迅速增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描述了世界各国制订的每人每天最大摄氟量标准,对我国现行茶叶标准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同类标准之间的差异做了评析。茶叶溶出实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茶叶氟安全限量需要进一步完善。
宗良纲陆丽君罗敏汤勇华
关键词:环境科学土壤酸化茶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