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翠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化石
  • 2篇寒武纪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地台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页岩
  • 1篇遗迹化石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生物群
  • 1篇水井沱组
  • 1篇纽芬兰
  • 1篇前寒武纪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小壳化石
  • 1篇后生动物
  • 1篇华北地台
  • 1篇化石群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罗翠
  • 3篇朱茂炎
  • 1篇殷宗军
  • 1篇赵方臣
  • 1篇冯庆来
  • 1篇孙晓娟
  • 1篇潘兵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湖北宜昌乔家坪村寒武系水井沱组海绵动物化石群被引量:4
2021年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门类之一,其演化史对于研究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关重要。现有的化石记录显示,水体较深的贫氧环境可能是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演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前人在贵州、湖南、安徽等多地的斜坡至盆地相黑色页岩中已经报道了数个海绵化石群。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水动力作用较弱,海绵骨架结构容易得到原位保存。湖北宜昌秭归乔家坪村剖面的水井沱组为一套寒武系第三阶的台内凹陷沉积。本文描述在此剖面顶部发现的一个海绵动物化石群,其中包含Palaeosaccus minus sp.nov.、Triticispongia giganta sp.nov.、Triticispongia cf.diagonata、Sanshapentella dapingi、?Wapkia sp.以及三类分类未定的海绵动物化石,共8类,分属至少4个属。其中Triticispongia和Sanshapentella也常见于前人报道的多个同时期深水相海绵动物化石群。除此以外,作者还识别出了三种根束类型。水井沱组海绵动物化石群所呈现出的形态多样性进一步佐证了在寒武纪大爆发期间,至515 Ma左右,海绵动物已成功适应多种环境,且繁盛于水体较深、大多数动物难以生存的贫氧环境。
罗翠张磊常珊张磊
关键词:黑色页岩
巴基斯坦北部小喜马拉雅区Abbottabad组Sirban段寒武纪小壳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
2023年
小壳化石是寒武系纽芬兰统年代地层划分和全球对比的主要生物地层学依据。长期以来,喜马拉雅西侧的巴基斯坦北部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的发现较为零星,导致该地区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过渡期地层序列的划分缺乏统一认识,相关地层时代归属十分不清晰。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的支持下,作者对巴基斯坦北部隶属于小喜马拉雅区的Hazara盆地东部前寒武纪与寒武纪过渡期地层Hazara组、Kakul组、Abbottabad组和Hazira组开展详细研究,首次在Kalu-di-Bandi剖面Abbottabad组Sirban段顶部硅磷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小壳化石组合。该小壳化石组合属种相对丰富,含有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Conotheca subcurvata、Hexangulaconularia formosa、Olivooides multisulcatus、Maikhanella pristinis、Lopochites latazonalis、Siphogonuchites sp.及Spirellus columnaris等分子。上述属种组合面貌常见于华南、印度北部、克什米尔、伊朗、蒙古国及西伯利亚的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地层中,其中A.trisulcatus和P.anabarica是这一化石组合带中的标准分子。因此,本文以A.trisulcatus和P.anabarica的共同出现为标志,将Sirban段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命名为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时代上归属为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该化石组合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存在寒武纪幸运期地层记录,寒武系底界应位于Abbottabad组Sirban段内某个层位(不过确切的界线位置仍需将来进一步的生物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工作进行校对),同时也修正了前人将该地区寒武系底界置于Hazira组与Abbottabad组界线处或Abbottabad组与Kakul组界线处的观点。对比研究发现,Sirban段中的化石组合分子与华南A.trisulcatus-P.anabarica组合带面貌非常相似,且共有一些特征属种,支持寒武纪纽芬兰世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区与华南之间的生物群存在�
Shehryar Ahmed潘兵潘兵李国祥Muhammad Qasim罗翠罗翠朱茂炎
关键词:小壳化石生物地层
华北地台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化石”评述被引量:5
2010年
最新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的最早祖先应该早于埃迪卡拉纪,可能在大约635—850Ma的成冰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华北地台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前人曾在这套地层中陆续报道过大量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这些化石的动物属性均存在疑问。文中通过整理1979年以来报道过的相关化石,将其分为"水母状化石"、"遗迹化石"和"蠕虫状化石"3类,结合部分新材料的研究,分别对其形态、保存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认为其中大部分属假化石、MISS构造或可能的藻类化石,但以下几类化石作为可能的动物化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1)辽南五行山群的水母状化石;2)辽南兴民村组的水母状化石;3)部分遗迹化石(如辽南五行山群的Skolithos、北京青白口系的遗迹化石);以及4)"淮南生物群"的蠕虫状化石。
罗翠朱茂炎
关键词: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前寒武纪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2024年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块体,包括印度板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塔里木板块、欧龙布鲁克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中伊朗地块和阿曼等,以及各块体之间造山带的复杂演化历史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广泛分布于该地区的各个构造单元,其中阿曼、印度板块、扬子板块以及塔里木板块发育有相对完整的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而在中伊朗地块、南羌塘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及华北板块,目前已知仅有埃迪卡拉系发育.基于前人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的研究,结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开展以来获得的新资料和研究进展,本文建立了该地区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代表性地层序列对比表.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该地区这一时期生物群和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各板块埃迪卡拉纪化石的保存和组合面貌各具特色,但普遍发现有典型埃迪卡拉纪末期化石分子Cloudina和Shaanxilithes;除成冰纪两次全球性冰期事件外,在青藏高原北缘各块体(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北祁连构造带、中祁连地块、欧龙布鲁克地块、塔里木板块)以及伊朗中南部普遍记录了一次埃迪卡拉纪晚期的冰川事件,但该事件的时限、分布范围和成因有待进一步揭示;同时,埃迪卡拉纪中期DOUNCE/Shruam碳同位素负异常事件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也具有广泛记录.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发现,在成冰纪-埃迪卡拉纪期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多数块体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可能通过泛非运动构成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而部分板块(如华北板块)位于冈瓦纳大陆和劳伦大陆之间.总体而言,该地区的主要块体在成冰纪-埃迪卡拉纪期间具体的古地理演化模型存在较多争议,亟需�
孙郎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杨传孙智新潘兵Shehryar AHMED苗兰云孙玮辰胡春林孙晓娟罗翠陈波殷宗军赵方臣李国祥朱茂炎
关键词:青藏高原埃迪卡拉系古地理生物群冈瓦纳大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