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顺忠

作品数:380 被引量:6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0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58篇专利

领域

  • 131篇理学
  • 74篇医药卫生
  • 49篇核科学技术
  • 3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化学工程
  • 2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篇电气工程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1篇放射性
  • 25篇肿瘤
  • 22篇热力学
  • 20篇同位素
  • 19篇分子
  • 17篇合金
  • 16篇电池
  • 16篇药物
  • 16篇骨肿瘤
  • 15篇生物分布
  • 14篇核素
  • 13篇放射性核素
  • 13篇
  • 12篇纳米
  • 12篇RE
  • 11篇配合物
  • 11篇放射源
  • 10篇电极
  • 9篇CO
  • 9篇EDTMP

机构

  • 372篇中国工程物理...
  • 45篇四川大学
  • 14篇西南科技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西华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四川省辐射环...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材料研究...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375篇罗顺忠
  • 118篇魏洪源
  • 81篇杨玉青
  • 78篇龙兴贵
  • 71篇王关全
  • 68篇刘国平
  • 61篇彭述明
  • 48篇张华明
  • 46篇蒋树斌
  • 45篇胡睿
  • 44篇邴文增
  • 40篇刘业兵
  • 39篇何佳恒
  • 38篇熊晓玲
  • 32篇钟正坤
  • 29篇宋宏涛
  • 29篇蹇源
  • 27篇杨本福
  • 25篇王和义
  • 21篇朱祖良

传媒

  • 37篇原子能科学技...
  • 30篇核化学与放射...
  • 29篇同位素
  • 16篇核技术
  • 13篇化学研究与应...
  • 9篇物理学报
  • 9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原子与分子物...
  • 7篇计算机与应用...
  • 5篇分子科学学报
  • 5篇第八届全国核...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3篇功能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广州化工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21篇2014
  • 21篇2013
  • 27篇2012
  • 25篇2011
  • 28篇2010
  • 18篇2009
  • 22篇2008
  • 29篇2007
  • 26篇2006
  • 22篇2005
  • 23篇2004
  • 25篇2003
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辐伏类同位素电池的密封放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伏类同位素电池的密封放射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密封放射源由下层金属支撑环、下层金属膜、放射性源芯、上层金属膜、下层有机高分子膜、上层有机高分子膜、中层金属支撑环和上层金属支撑环组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序...
熊晓玲胡睿董文丽秦传洲邓建杨玉青徐建李刚雷轶松刘业兵魏洪源杨宇川涂俊彭太平罗顺忠
文献传递
基于镍-63硅基辐伏能量转换结构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微电池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辐伏转换效率提高与辐射损伤这一相互制约的矛盾体,利用单晶硅低能电子辐照感生缺陷行为研究,结合两种PIN结构的电学性能测试,提出I区掺杂浓度为2×10^(12)cm^(-3)的P^+I(N-)N^+器件符合P,N型硅辐射损伤效应预测结果.并以此为原型器件进行^(63)Ni辐照在线输出特性测试,通过与Wisconsin大学实验数据比较,对影响能量转换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主要从器件采用三维PIN结结构;增大耗尽层能量沉积比重;I(N-)区宽度与沉积深度匹配;控制漏电流在皮安量级等方面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据此对硅基能量转换结构进行设计,最终确定PIN多孔结构、辐射源厚度、掺杂浓度、耗尽层宽度等结构参数,完成换能结构优化.
高晖罗顺忠张华明王和义
关键词:辐照效应
一种氚同位素微型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氚同位素微型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微型电池含有换能单元和附属部件两部分。换能单元的Si<Sub>3</Sub>N<Sub>4</Sub>层位于硅基PN结上表面;附属部件中的环电极在Si<Sub>3</S...
胡睿刘业兵王维笃杨玉青李昊王关全罗顺忠钟正坤张华明
DTPA和钐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组、SmCl3暴露组、DTPA+钐暴露组,分别于处理1 d、7 d、14d时处死解剖,计算肝脏器系数、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测定肝匀浆中的钐质量比,研究DTPA和钐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DTPA可引起肝细胞肿胀、SOD活性升高(p<0.01),但引起的MDA含量与肝脏器系数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DTPA促排钐后小鼠脏器系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处理1 d后SOD活性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7 d后SOD活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MDA含量仅7 d时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肝匀浆组织中钐质量比较钐暴露组低(p<0.01),到14 d时钐质量比为8.590 0μg/g,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可见,DTPA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有影响,体内促排钐效果明显,可减少钐对肝组织的损伤。
张建国罗顺忠楚士晋陈晓明彭汝芳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丙二醛小鼠DTPA促排
模拟分析体内外^(153)Sm-EDTMP热力学平衡组分
2003年
引入Ca2+、Fe3+、Zn2+等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柠檬酸、乳酸等小分子配体建立了血液的金属离子-小分子配体热力学平衡模型,通过在该模型中添加Sm3+与小分子配体以及EDTMP与金属离子的热力学稳定常数,模拟分析了153Sm—EDFMP在血液中的平衡组分。结果表明,体外水溶液中,在pH7.4时,EDTMP主要以[EDTMPH2]-6和[EDTMPH2]-5形式存在,体系pH越低,配体平衡组分所含负电荷越少;相反,体系pH越高,配体含负电荷愈多,说明高pH有利于配合物的制备,同时也说明较高pH有利于配合物的稳定。体外研究还表明,Sm-EDTMP在体外主要以[Sm—EDTMP]-5、[Sm—EDTMPH-1]-6、[Sm—EDTMPH]-4等含高负电荷的配合物形式存在,说明如果配合物在体内不发生大的组分变化,则通过肾排泄,不会有高的肝摄取。体内组分分析显示,配合物在血液中主要以[Sm—EDTMPH]-4形式存在,说明即使在体内达到热力学平衡,配合物仍会经肾排泄;配合物的高负电荷说明配合物与HA的Ca2+有强静电吸附能力,提示配合物有较高的HA摄取。
蒋树斌罗顺忠
关键词:153SM-EDTMP
MAMA双功能螯合剂前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006年
双功能螯合剂在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合成、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分子的放射性标记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易方法合成了MAMA双功能螯合剂前体,N-(2″-对甲氧苄巯乙基)-2-[(2′-对甲氧苄巯乙基)氨基]乙酰胺,并通过Uv-visI、R1、HNMR、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确证;同时,利用Gaussian 03W程序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描述,并计算了相应的分子能量。此外,对制备得到的前体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盐酸盐形式,并用IR1、HNMR等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此处理是合理可行的。
宋宏涛魏洪源刘锰罗顺忠楚士晋
关键词:生物化学前体
计算机模拟研究UO_2^(2+)在人体细胞液的形态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由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细胞液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UO22+在组织液和细胞液的形态分布及CO32-、氨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浓度对细胞液中UO22+形态分布的影响。在组织液中,正常生理pH下,当各形态UO22+总摩尔浓度[U]=1.0×10-6mol/L或[U]=1.0×10-3mol/L时,UO22+均主要以[UO2(CO3)3]4-和[UO2(CO3)2]2-形态存在。在细胞液中,当[U]=1.0×10-6mol/L时,UO22+主要以[UO2(CO3)3]4-和[UO2(CO3)2]2-存在;当[U]=1.0×10-3mol/L,pH为6.0~6.8时,细胞液中存在大量的固相(UO2)3(PO4)2·4H2O,当pH为6.8~7.4时,UO22+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和[(UO2)2CO3(OH)3]-存在。细胞液中(UO2)3(PO4)2·4H2O含量随[U]升高而增加。通过调节细胞液pH和增加细胞液CO32-浓度均能降低其固相UO22+配合物含量。在细胞液中增加NTA会增加(UO2)3(PO4)2·4H2O含量,当添加EDTA时会显著降低(UO2)3(PO4)2·4H2O含量。
蒋树斌王和义钟志京杨勇田军华罗顺忠
关键词:UO2^2+细胞液热力学平衡
钛-氚反应特性研究 Ⅲ.热解吸动力学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针对氚化钛后处理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在金属氢化物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测试系统上测定了氚化钛在恒容系统和350-550℃范同内热解吸反应的p-t曲线,并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得到氚化钛热解吸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62.1士1.6)kJ/mol。
黄刚曹小华龙兴贵罗顺忠杨本福程贵钧刘文科
关键词:热解吸表观活化能
氢-水液相交换疏水催化剂制备及活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氢-水液相催化交换反应(LPCE)可用于含氚废水处理、含氚重水提氚、重水升级和重水生产等工艺,疏水催化剂是实现LPCE的关键。本文对疏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活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Pt/C/惰性载体类疏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惰性载体、活性金属载体的选择,碳负载Pt基催化剂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围绕疏水催化剂制备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如LPCE微观反应机理,活性金属微观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等。对疏水催化剂这一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胡胜熊亮萍侯京伟罗顺忠罗阳明
关键词:疏水催化剂
无水乙二胺的γ辐射稳定性研究
本研究以GC、GC/MS、MS和FTIR等手段研究了室温下空气和氮气条件下无水乙二胺的γ辐射效应射线。分析发现,无水乙二胺在γ射线作用下不仅生成了H2、CH4、NH3、CH2CH2等气体产物和一些液态挥发性产物,而且在液...
钟志京龙素群傅依备许云书罗顺忠
关键词:辐射降解
文献传递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