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慧志

作品数:87 被引量:6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建筑科学
  • 16篇经济管理
  • 9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城市
  • 9篇城市设计
  • 8篇教学
  • 6篇中心区
  • 5篇小城
  • 5篇小城镇
  • 5篇滨水
  • 5篇城市规划
  • 4篇市中心
  • 4篇市中心区
  • 4篇乡村
  • 4篇小城镇建
  • 4篇小城镇建设
  • 4篇规划管理
  • 4篇城市更新
  • 4篇城市中心区
  • 4篇城乡
  • 3篇桥梁
  • 3篇外来人
  • 3篇外来人口

机构

  • 76篇同济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上海同济城市...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上海同济城市...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6篇耿慧志
  • 17篇杨春侠
  • 6篇王琦
  • 3篇陶松龄
  • 3篇田宝江
  • 3篇刘冰
  • 2篇王德
  • 2篇陈天
  • 2篇郭林
  • 2篇冷红
  • 2篇吴宇哲
  • 2篇沈丹凤
  • 2篇肖扬
  • 2篇彭震伟
  • 2篇王世福
  • 2篇孙文勇
  • 2篇陈晨
  • 2篇唐静
  • 1篇沈国强
  • 1篇邴燕萍

传媒

  • 11篇城市规划
  • 6篇城市规划汇刊
  • 5篇规划师
  • 5篇城市建筑
  • 3篇住宅科技
  • 3篇人类居住
  • 3篇上海城市规划
  • 2篇小城镇建设
  • 2篇华中建筑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建筑与文化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2014中国...
  • 1篇中外建筑
  • 1篇时代建筑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上海城市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城市肌理层级解读的滨水步行可达性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河口地区为例被引量:23
2018年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杨春侠史敏耿慧志
关键词:建筑形态
上海土地批租对旧城更新的影响
1998年
上海土地批租对旧城更新的影响耿慧志一、上海旧城更新的历史回顾在建国后近30年的时间里,上海的旧城更新工作是以危旧房的改造为中心内容的。50年代初期,当时政府的财力有限,主要以改善棚户简屋地区的户外环境为主。60年代期间,宏观经济环境有所好转,旧城更新...
耿慧志
关键词:旧城更新土地批租土地有偿使用
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被引量:11
2009年
基于上海市2000年"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揭示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并结合社区案例的实证调查分析,从就业机会、住所选择、开发建设、政策管理四个方面剖析了外来人口的空间影响机制。
耿慧志沈丹凤
关键词:外来人口
郑州二七广场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被引量:3
2003年
纪念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并存影响了郑州二七广场地区的发展,但纪念性与商业性本质上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是该地区衰退的原因。郑州二七广场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通过建构月牙形架空平台、建立商厦整体性联系、形成完整步行空间、营造多层次的纪念氛围、重现二七塔标志形象等对策,实现纪念性与商业性的融合,促进地区的发展。
杨春侠耿慧志
关键词:纪念建筑商业建筑城市设计
时距概念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被引量:9
2001年
试图以时距为纽带 ,将成镇体系的规划结构与交通网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城镇之间的合理时距取决于下位城镇对上位城镇所拥有的高次职能的依赖程度和利用频度。以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和等级结构为依据分析各级城镇之间应具有的时距 ,并确定对交通网络的要求可使得城镇体系规划的抽象宏观意图真正落实到交通网络的具体规划中。
王德耿慧志胡晓华林旋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进被引量:4
2015年
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市、区两级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二者之间隶属关系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我国现行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可大致分为垂直型、分权型和半垂直型三种模式。在这三种规划管理模式中,规划管理权力的所属主体和执行主体均发生分离,因此在规划管理领域中也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种模式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尽相同,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对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城乡规划法》的背景下,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最后,提出改革规划管理的外部制度环境、完善规划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构建权责对等的委托-代理机制等3方面的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进对策。
唐静耿慧志
关键词:规划管理大城市委托-代理关系
居住与就业平衡对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以日本东京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应当摒弃就交通论交通的单一思维,从整合土地与交通的角度来看待城市交通规划。土地使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城市的交通体系,即规模、密度和布局。一般而言,讨论较多的是关于城市密度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而对宏观层面的用地功能布局对交通方式有效性的影响的讨论则较少。本文将就这一问题,结合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作一探讨。
邴燕萍耿慧志
关键词:城市交通体系交通方式选择居住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规划
户籍政策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探析
政策是各级政府调控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户籍制度改革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城镇化,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近期颁布的多项政策也对其给予了强调。本文筛选出与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户籍政策,分三个阶段分析了政策变迁历程及其影响。...
孙文勇耿慧志王琦
关键词:小城镇户籍政策
文献传递
“山-城”眺望景观的规划控制研究--以赣州市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山-城"眺望景观对感知山地城市魅力,彰显山地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州市为例,构建眺望点、眺望目标和眺望视廊组成的眺望景观体系。"城中观山"眺望景观包括城中山景眺望、外围山景眺望和局部山景眺望,以山脊线以下30%山体高度可见为基准,划定城中山景的前景控制区和背景协调区、外围山景的视廊控制区和视廊协调区、局部山景的最不利眺望点视廊控制区。"山上望城"眺望景观包括城区眺望和地标眺望:眺望城区时,以120°视角确定核心眺望区域,对近景范围既有景观、中景范围"高层建筑墙"、远景范围城市天际线提出控制要求;眺望地标时,明确前景控制区与背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山体互望"眺望景观基于双向锥形视廊,明确控制要求。
耿慧志张书涵杨春侠杨春侠韩高峰
上海市内部人户分离对户籍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
2010年
利用2000年"五普"和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上海市内部人户分离对实有户籍人口和登记户籍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反映在户籍人口迁移上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实有户籍人口和登记户籍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较大程度相似性,但内部人户分离对户籍人口迁移的影响程度在城市不同区域差异显著。
赵鹏程耿慧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